【摘 要】
:
随着汽车时代的来临,私家车已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乘车安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用户重要选择指标,二者相辅相成。安全性通过碰撞等力学测试得出结论,而舒适性多通过安全座椅的尺寸形态和组成材料来决定。本文选取国标范围内的2-11岁儿童,并着重以2-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提取出关键因素进行6个实验研究,共含有30组可变因素。每组可变因素通过体压测试仪得到客观样本40个,通过问卷调查得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汽车时代的来临,私家车已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乘车安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用户重要选择指标,二者相辅相成。安全性通过碰撞等力学测试得出结论,而舒适性多通过安全座椅的尺寸形态和组成材料来决定。本文选取国标范围内的2-11岁儿童,并着重以2-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提取出关键因素进行6个实验研究,共含有30组可变因素。每组可变因素通过体压测试仪得到客观样本40个,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主观样本48个。再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将各样本分别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提出合适的儿童安全座椅设计原则及改进方案。对儿童乘车舒适性及相关产品研发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当儿童安全座椅靠背倾角分别为90o,100o,110o,120o,130o时,在110o左右的时,总体舒适性最好,90°时舒适性最差。(2)当儿童安全座椅座面宽度分别为360mm,400mm,440mm,480mm时,在400mm到440m的时,各部位的舒适性最好,360mm舒适性最差。(3)当儿童安全座椅靠背高度分别为600mm,650mm,700mm,750mm,800mm时,在700mm时,各部位的舒适性最好,400mm最差。(4)当儿童安全座椅座面厚度分别为0mm,60mm,100mm,120mm,140mm,160mm,200mm时,在100mm-120mm时,各部位的舒适性最好,200mm舒适性最差。(5)当儿童安全座椅座面面料分别为人造革,夹层网眼布,细麻布,鸟眼布,植绒布时,夹层网眼布的总体舒适感最好,植绒总体舒适性最低。(6)当儿童安全座椅座面填充材料分别为EPS(聚苯乙烯泡沫),EPE(聚乙烯发泡棉),EPP(发泡聚丙烯)时,EPE时人体各部位的舒适性呈现最高,EPS舒适性最差。(7)儿童乘坐儿童安全座椅时,座面最大压力与背部舒适性呈显著的负向相关性。
其他文献
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长江流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其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双重需求使得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高品质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复杂地形地貌造成三峡库区城市的人地关系紧张和公共空间严重缺失,使得大量建设条件困难、生态修复压力大的边坡被规划为城市公园用地。因而,围绕库区边坡公园的立地特征识别,探寻景观营造中关于生态修复和品质提升共融的景观营造策略,是库区城市公共空间建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建设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愈发重视。我国在快速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城市建设粗放、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空间的营造忽视了人的体验和感受。山地城市由于建设用地的局促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等特征,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山-水-城”相依的景观格局赋予山地城市独特的空间形态,但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侵蚀与破坏导致山地城市的个性在同质化竞争洪流中逐渐消隐,人们对山地空间形态的认知越来越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成分,对土壤肥力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凋落物作为养分和碳的载体,在土壤腐殖质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凋落物中活性组分的输入可以激发土壤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导致土壤腐殖质的降解;另一方面,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难降解物质的形成也是土壤腐殖质的主要来源。同时,不同种类的凋落物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和分解速率,对腐殖质在土壤中发育过程的影响也可能具有较大差异。气候和季节变化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的重要造林先锋和用材树种,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林业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面积的马尾松低效人工林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直接影响到其整体服务功能,因此,全面提升马尾松低效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林业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窗改造是马尾松人工林退化生态系统整体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措施,为揭示土壤动物群落在此过程
转底炉工艺处理转炉冶金粉尘是目前国内冶金粉尘处理的新趋势,它具有原料适应性强、绿色环保等优点。针对某钢铁厂三种转炉炼钢粉尘(炼钢脱碳灰、炼钢脱磷灰、炼钢脱硫灰)进行转底炉工艺处理的相关基础研究,为转底炉处理不同含铁原料还原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转底炉处理冶金粉尘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探讨了含碳球团中铁氧化物的还原特性与热力学条件;分析了不同种类粘结剂的粘结机理;进行了含碳球团还原动力学的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给广大村镇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土地空间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随之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生态环境恶化、偏远村镇物质环境衰落,导致“空村”现象频出。而其中,历史文化村镇作为一种特殊的村镇类型,不光具有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生态屏障的功能,更具有一般村镇所没有的传承历史文化的功能。考虑到历史文化村镇自身的特殊性,光从建筑遗迹修复、景观风貌协调方面保护历史文化远远不够,应加强如何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