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自由化程度的加深,国际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活动和联系的重要纽带,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国际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因素。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也称对外直接投资或跨国直接投资,其特有的标志是投资者对其海外经营性资产拥有控制权,主要表现为股权投资,即以机器设备、货币或技术等投入换取股权。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和重新配置,提高各国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跨国公司也在迅速兴起,并通过跨国经营、兼并等方式,迅速在全球形成了庞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我国来说,由于经济增长的高速运行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条件、能力和需求,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而我国理论界对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非常薄弱,尚在起步阶段,同时西方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难以指导我国的实践。这就需要我们总结和借鉴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分析框架,从中获取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有益的启示,以指导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及正确利用外资。长期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直是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纵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演变进程,可以发现,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经济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重商主义思想,随着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贸易的重要性凸显,重商主义学说应运而生。之后产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替代促使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出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以及对其进行补充和发展的相互需求说,都对国际贸易问题进行了论述。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为垄断,马克思和列宁深刻分析了垄断资本进行资本输出的目的,揭示其侵略和掠夺的本质。新古典假设前提下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以古典贸易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这些经济学说和思想均为日后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提供了基础和营养,奠定了坚固的理论基石。二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空前发展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各国学者纷纷进行研究和探索,先后形成了约20种各具特色的理论流派,按照研究对象大致可以分为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也出现了一些新进展。总之,这些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均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纷繁复杂的国际直接投资现象。但由于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所以理论界尚缺乏一个具有一般意义并产生广泛影响的综合理论体系。本文将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演变进行经济思想史研究,在追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经济思想渊源的基础上,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梳理国际直接投资的演进脉络。对重商主义学说、古典国际贸易学说、马克思主义资本输出学说、国际资本流动学说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从中获取值得中国借鉴的理论,以指导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及利用外资的实践,具有积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的内容包括:首先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及意义;然后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其与跨国公司的关系;接下来是文献综述,分别对西方和中国理论界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篇章结构、研究的方法和创新与不足。第一章为后文的分析和研究做好理论铺垫。第二章分析了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按历史发展的线索追溯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思想渊源——重商主义思想和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首先介绍了最早的国际贸易经济学说重商主义,随着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产生了重商主义学说。托马斯·孟等人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大大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接下来,以传统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古典贸易理论在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石上应运而生。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相互需求说”,分别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发展和补充,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章研究马克思主义特色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资本输出理论。首先,马克思的资本输出学说阐述了国际分工促使资本在国际间流动,资本过剩产生了资本输出的可能,并且资本输出的根本动力在于追求高额利润。其次,霍布森、希法亭、卢森堡和布哈林等人对马克思的资本输出理论进行了补充。最后,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输出思想,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为垄断阶段的时代背景下,论述了资本输出的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导致垄断,垄断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并且资本输出具有侵略和掠夺的本质,对超额利润的追逐必然会导致垄断同盟分割世界,列宁晚年还对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外资提出了一些想法。第四章探讨了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是在新古典的假设条件下,以古典贸易理论为基础对直接投资问题进行研究的。首先介绍了由利率差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包括:欧文·费雪在比较优势说的基础上,提出利率的差异引起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纳克斯分析指出各国间的利息率差别引起了产业资本的国际流动,这是对国际直接投资最早的理论解释;麦克道格尔——肯普模型认为资本收益率差别引起资本移动。然后介绍了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包括: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说”;蒙代尔在H-O模型基础上提出的投资和贸易相互替代的学说,提出贸易的障碍产生了国际资本流动;钱纳里的两缺口理论提出吸收外资可以弥补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弥补国内资金短缺提供了理论支持。总之,早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际直接投资现象,但解释能力有限。第五章阐述了发达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即主流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利和卡森的市场内部化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小岛清的比较优势投资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众多的理论流派,对特定时期和特定国家的直接投资活动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但缺乏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理论。第六章论述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具有代表性的有:阿·勃利兹诺伊利的资本相对过度积累理论;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劳尔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以及邓宁的投资发展阶段论。这些理论都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所具备的比较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值得中国借鉴。第七章讨论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理论。第八章是对中国的启示。首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应该选择优化的行业,从而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引进或者培养熟悉东道国法律法规的专业性人才;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正确处理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的关系;政府应该针对国际直接投资在宏观上进行统筹规划。其次,中国应善于利用国际直接投资,以便加快对中西部的改造;优化外国直接投资结构;注重吸收技术含量高的外国投资项目。最后为全文结论,概括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演变线索和发展脉络,得出对我国开展国际直接投资和更好地利用外资的有益启示。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要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呈现二元对立:城市课程资源成为显性课程资源,而农村乡土课程资源成为隐性课程资源。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具有城市取向,开发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势在必行。明确界限,区别
毒品和毒品犯罪是一对客观实在,它们之上凝结了一定的社会生活关系,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毒品犯罪而言,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法律运作的先导,立法是刑事政策
紫鹃是黛玉身边的丫鬟,是标准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林黛玉"。因此,将她的性格特点归结为四心——细心、慧心、忠心和死心。
全文紧紧围绕中国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并且对中国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分析了国外烟草行业的发展状况,作为中国烟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上对土地资源也有着越来越大需求,因而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工作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资金管理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及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还没有很好地贯彻和实施新课程标准,导致高专学前专业教学思想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培养的幼师人才难以适应幼儿园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作为学前教育专
思维导图是托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思维工具,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兰州水污染事件突显了我国环境监管机制的不完善。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采取了集中统一的管理机制、建立了完善的企业责任制度和公众参与管理制度。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切实落
【目的】研究冬季气温上升及降水变化对甜菜夜蛾在中国越冬区的影响,为甜菜夜蛾的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Climex和Arc Gis软件,采用气候变化模型和K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