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是“道德”与“教育”的统一,是基于教育本性还是基于道德本性开展道德教育,是两种不同的道德教育理念。基于教育本性的道德教育,就是以教育为本位,根据教育的内在规定,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展开道德教育;基于道德本性的道德教育,则是以道德为本位,根据道德的内在规定和道德发展规律展开道德教育。在当代中国,我们的道德教育更多地立足于道德教育的教育本性,主要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和教育环境等教育要素寻求道德教育的“教育”道德性。但是,重视“教育”而忽略“道德”的道德教育,必然造成道德教育的片面性和道德教育的简单化,远离道德教育的道德性。本文试图修正道德教育的既有偏差,从道德本质出发,通过对道德相对性、道德公正、道德限度、道德回报、道德张力、以及道德言说等道德要件的分析,从道德的复杂性展开道德教育的复杂性应答,揭示道德本性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因果关联和效应关系。
本研究认为,道德本身是教育的存在,道德拥有自身的教育功能。道德教育的本质应该从道德的本质去寻找,道德教育的关键就是引导受教育者在欲望的无限性与社会价值资源的有限性之间求得平衡。道德相对性使道德带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把握性,道德教育不能回避道德相对性并将其视为道德教育的异己存在。道德教育应该以真实性和公正性为价值追求,道德教育的真实性代表着道德教育的诚实,体现着道德教育本身的道德性,道德教育的公正性要求教育者在有保留的道德教育和无保留的道德教育之间作出选择。道德教育包含着高尚性与合理性的内在统一,追求道德教育的高尚性要避免高尚性对生命和生活的僭越;追求道德教育的合理性,应避免道德教育的“无人化”,尤其要避免“有人教育的无人化。”道德教育必须面对道德带来的如下困境:道德教育如何应对道德言说的复杂性?道德教育如何避免伦理给受教育者可能带来的心理伤害?道德教育如何在受教育者身上实现道德张力的两极平衡?道德教育怎样避免受教育者的道德过度?道德教育如何让受教育者相信道德回报的真实?道德教育需要理性支撑,但理性所在之处必然也是道德被怀疑之处,信仰可以让受教育者无条件地接受道德,但却又可能窒息受教育者的道德理性。
本研究对基于道德本性的道德教育的肯定,并不构成对基于教育本性的道德教育的否定,相反,道德教育只有同时立足于教育本性和道德本性,才可能走向道德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