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解决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减贫效果却在逐渐降低,收入分配的不公导致贫困人口和低收入阶层并没有充分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贫富差距在进一步扩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更加关注穷人的经济利益,只有穷人的经济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社会才能得到真正的和谐发展。以前中国的扶贫主要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而现在主要解决的是相对贫困问题。税收具有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能,是调节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政策手段。本文选取消费税、营改增、税收减免税政策三个考察我国的税收制度,对税收减贫政策进行初步探索。本文的基本思想就是希望税收政策在发挥税收收入功能的同时不加重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不伤害其基本生活,并且能够有效帮助低收入阶层减少贫困,提供支持穷人收入增长的机会,从而达到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税收的目的。本文将税收减贫政策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对各具体税种的税制改进来帮助低收入者减少税收负担;另一类是促进低收入阶层增收的照顾性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国,税收减少绝对贫困的余地并不大,但可以发挥其特有的调节功能来公平各阶层的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通过研究税收减贫政策,改进现有税制的不公、提供促进穷人增收的机会,可以惠及到比绝对贫困人口更广泛的人群。税收减贫政策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加以说明,并对关于税收减贫政策理论研究的文献和我国税收减贫政策的实际运用进行总结和评价。首先《导论》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加以说明,并对税收减贫政策的理论研究文献和我国税收减贫政策进行总结和评价。在第一章《税收减贫问题的一般探讨》中,探讨了贫困的一般含义,经济增长与减贫的相关性分析。在第二章《减贫税收政策与减贫》中,探讨了税收政策的作用机理。第三章《消费税的征收》,探讨了特别消费税对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第四章《农民的税收负担与税收政策分析》,从农民着手,谈论相关的减免税政策。第五章《城市低收入人群税收负担与税收政策分析》,从城市低收入人群着手,谈论相关的减免税政策,尤其针对小微企业的。第五章《营改增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论述营改增的职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探讨。文章最后一部分是对税收减贫政策的总结和归纳,并提出了一些税收减贫政策还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通过以上这些探讨,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消费税税目陈旧,已不能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税目设置急需涵盖劳务。与此同时,还需取消部分消费税税目,拉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税负担,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税收减免政策之间的差距。2、中国农民广义税收负担重且权利不对等。农民的税负仍然需要进一步减少;减税政策不仅包括废除农业税,而且在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尽可能使农民的税收负担和权利平等。3、城市低收入阶层实际税负不高但存在不公。目前收入分配不公平,是导致贫富差距加剧的主要原因。4、“营改增”普遍减税但实际中存在困难首先,积极消除增值税抵扣发票难获取的不利因素。其次要积极规避纳税风险。5、税收减贫政策不能完全解决贫困问题但可以适当保护低收入者。减税减贫政策不仅是从保护低收入者利益的目标出发,优化我国税收结构,提高税收的公平性和效率,平衡税收负担和税收权利是非常有意义的不同的收入阶层。减税政策研究的意义不在于帮助低收入人民通过税收完全脱贫,但如何使用税收手段来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利益不受过度征税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税收由穷人创造收入增长机会,从而实现收入差距过大,无法提高国家的分配。从上述分析和国内外扶贫实践来看,税收手段的运用应该遵循公平原则,在不同地区,行业和不同纳税人之间实现税收负担的??合理配置,从而发挥作用的减税,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