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它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农业的繁荣和农民的健康。农村医疗机构作为农村地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对保障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医疗机构由于历史原因存在许多问题,如政府投入不足,医疗环境、医疗设备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农村卫生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服务能力不强,在医疗、公共卫生提供、疾病的预防及健康教育方面做的不到位,政府监管缺失等。2009年新的一轮医改拉开序幕,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作为一项改革的重要内容,列入医疗卫生改革的时间表。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研究主要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有关的书籍和网站对文献的查阅,整理和分析新医改前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在人、财、物等方面的变化,奠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数据来源于《山东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调查》项目,分析2008-2011年抽样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情况、卫生投入情况、医疗服务情况、收支情况、新农合及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情况等。本研究主要利用《山东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调查》数据,分析新医改政策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响,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描述新医改前后农村医疗机构人力资源情况变化、卫生投入变化、医疗服务变化及农村医疗机构收支变化。(2)分析新医改政策对农村医疗机构在卫生服务体系、新农合及基本药物制度等影响。(3)从分析结果中发现在新医改前后,农村医疗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4)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新医改的成功推进提供政策建议。本研究发现:(1)新医改实施以来,县域范围内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有所增加,学历和职称水平有所上升,但高学历和高职称人员仍旧较少,表明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经分析,医改前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数量没有明显增加,因此,医改政策对人力资源变化影响不大。(2)从对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情况可以看出,四年间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获得的当地财政补助均有较大幅度增加。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比县级医院财政补助增幅较小,表明当地政府仍将投入重点放在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投入增幅较大,说明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得到不断重视,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职能得到不断强化。(3)四年间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医疗服务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加,表明新医改政策增加了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提供,其中,乡镇卫生服务能力提高最为明显。(4)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量增加,但是乡镇卫生院仍然存在入不敷出的现象,需要政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5)新农合制度作为新医改的重要措施之一,正得到不断完善,筹资水平和补偿水平的提高,表明新农合在保障农村居民有病可医、降低疾病经济风险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目前乡镇卫生院补偿人次和费用的增幅远小于县级医院,说明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新医改政策在卫生人力、财政投入、业务水平、服务量、新农合就等方面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带来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