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既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又是一位极具个性的文学批评家。他较早的将文学批评的视角转入文学内部,关注文学文本,并在人们普遍缺乏信仰和精神空虚的时代试图利用文学传统及宗教视角重建人们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在文学批评还是创作中,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文学批评观,在文学史上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艾略特的文学批评观,对我们研究西方文学批评,以及对国内的文学批评进行参照思考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其文学作品和批评文章,在五四运动后逐步传入中国并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关于艾略特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对他部分作品尤其是诗歌的解读,或对其部分批评术语的研究方面。本论文试图根据艾略特的文学批评文章和部分作品,对其文学批评观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本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首先介绍了艾略特的生平;然后分析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最后指出本文的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一章探讨了艾略特个人对批评家的一些观点。第一节“批评家的素质”论述了艾略特心目中的批评家需要具备的几种素质;第二节“批评家的能力”论述了批评家需要具备的三种辨别力;第三节“批评家的作用”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分析了批评家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性。第二章结合艾略特的一些具体的作品及批评文章,探讨了艾略特文学批评活动中的三种文学批评方法。第一节“历史—传记批评方法”从文学批评的转向入手分析了艾略特文学批评方式的转变;第二节“比较—分析批评方法”此为艾略特运用最为广泛和最具代表性的批评方法,本节从具体的批评文章入手进行了分析总结;第三节“情感—客观对应物批评方法”从艾略特具体批评和创作入手分析了这种较具艾略特独创性特点的批评方法。第三章论述了艾略特的文学批评标准,主要从内涵标准、作家标准、文本标准三个方面展开。第一节“内涵标准:历史与传统意识”从艾略特的传统观入手,分析了艾略特对文学作品所需内涵的标准要求;第二节“作者标准:‘非个性化’与情感表达”从作家的创作角度,分析了文学批评过程中所关注的作家在作品中情感表达的问题;第三节“文本标准:语言形式与文本秩序”以具体的文本角度,论述了文本语言的特点要求。第四章,文学批评的价值论,分析了文学批评所要追求的价值。第一节“文学批评价值的追求”从文学批评促进文学传统的复归和重建人们的精神世界两个个角度分析了艾略特文学批评的价值追求;第二节“文学批评价值的实现”针对文学批评价值的追求探讨了文学批评价值实现的方式。第五章论述了艾略特文学批评观的意义。第一节“艾略特文学批评观的意义”结合艾略特文学批评的特点探讨了艾略特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并以此分析了其文学批评观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和启示;第二节“艾略特文学批评观的局限”论述了艾略特文学批评观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