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果有:1、成功地在摄氏零度下制备出孔径为10nm-50nm的AAO模板,并且利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出不同直径、不同成分和不同长度的Fe-Co合金纳米线阵列膜.2、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AAO模板的表面形貌.3、用原子吸收光谱对纳米线中的Fe和Co的实际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理的工艺参数可以控制纳米线阵列中的成分.4、透射电镜照片表明Fe-Co纳米线长度在7μm左右,纳米线的线条清晰,直径均匀.5、对40nm的全成分Fe<,100-x>Co<,x>系列样品的结构研究表明:X由0到86的样品均为bcc结构,bcc结构的(110)峰最强;而X=86的样品出现fcc相,且fcc的(111)峰最强;在纯Co的纳米线阵列中出现hcp相.可见纳米线阵列中存在很好的择优取向,不同成分的纳米线阵列的择优取向是不同的.6、VSM测量了Fe-Co合金纳米线阵列的磁滞回线,磁场的方向分别垂直和平行于纳米线;结果表明,纳米线阵列的易磁化方向是沿纳米线的线轴方向,在此方向上有很大的矫顽力和矩形比;难磁化方向为垂直于线轴方向,该方向上矫顽力和矩形比很小.7、分别用球链模型和椭球链模型对孔径为40nm的全成分的Fe-Co合金纳米线阵列的矫顽力进行了拟合,发现对于该系列的纳米线阵列的矫顽力椭球链模型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的比较好.8、对40nm的Fe<,50>Co<,50>样品剩磁特性的研究表明,外场沿纳米线方向时样品较容易退磁,磁化较难,需要加足够的外场才能完成,这是由于不可逆部分在整个磁化过程中占的比例非常大;样品的Henkel Plot和δ M Plot的研究表明,组成纳米线的颗粒之间相互作用为退磁性的,而且随着外磁场的变化相互作用强度不同,在矫顽力附近相互作用最强.9、成分为Fe<,50>Co<,50>,孔径为40nm,不同长度的纳米线阵列δ M Plot的最大值随着长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与线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计算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