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止咳平喘名方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苦杏仁、甘草和石膏四味中药组成。本文以麻黄碱、伪麻黄碱、Ca2+、苦杏仁苷和甘草酸为评价指标,对麻杏石甘汤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小鼠氨水引咳试验和豚鼠离体气管容积试验为评价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手段,探讨了麻杏石甘汤的配伍规律。为优化提取工艺,首先考察不同提取溶剂对指标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在确定最佳提取溶剂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提取时间(A)、提取次数(B)和溶剂用量(C)3个影响指标成分提取效率的因素进行优化。提取溶剂的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水为提取溶剂时,麻黄和石膏两味药材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而当采用55%乙醇时,四味药材均具有较理想的提取效率,经综合考虑,本实验选择55%乙醇为提取溶剂。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次数对方中各指标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提取时间对方中除石膏外其它指标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溶剂用量对方中石膏提取效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确定采用A2B2C2为提取工艺,即以8倍量5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45min。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相关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建立了麻杏石甘汤中麻黄、苦杏仁和甘草的薄层鉴别方法。本研究着重考察了样品预处理方法,采用氨水碱化样品溶液,以乙醚提取样品,以麻黄碱为对照鉴别麻黄药材;用乙醚去除样品中的脂溶性成分,以苦杏仁苷为对照鉴别苦杏仁药材;以甘草酸为对照,取经离心处理的样品直接鉴别甘草药材。建立了方中各指标成分的HPLC定量分析法。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测定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5 m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以磷酸调节至pH=3.3)(38:62,v/v),在210 nm波长处检测,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40μg·mL-1(r=0.9998)和2.5~20μg·mL-1(r=0.9995)。苦杏仁苷的测定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水(22:78,v/v),在215 nm波长处检测,线性范围为0.10~3.0 mg·mL-1(r=0.9998)。甘草酸的测定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0.2 mol·L-1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v/v/v),在250 nm波长处检测,线性范围为1.2~6.0mg·mL-1(r=0.9995)。采用钙黄绿素为指示剂,以0.025 mol·L-1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溶液(EDTA)为滴定液测定样品中Ca2+的含量,定量范围为9.3~46.5 mg(r=0.9999)。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和豚鼠离体气管容积法为药理评价方法,对新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麻杏石甘汤进行了初步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供试制剂和对照品溶液组均表现出明显的止咳平喘作用。供试制剂随剂量的增加止咳平喘效果总体呈现增强趋势,剂量与平喘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但与止咳作用不呈明显的量效关系。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原方进行了拆方研究,选取止咳和平喘两个药理指标对各组方进行评价。选择麻黄(A)、石膏(B)和苦杏仁(C)三味药材为影响因素,各味药材采用原药材比例的0、1和2倍量三个水平,按L9(34)正交表进行拆方,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和豚鼠离体气管容积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味药材对本方止咳作用的影响大小为A>C>B,对平喘作用的影响大小为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