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O补税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新兴问题之一,士要表现为拟IPO公司在上市前2年或前1年集中补缴大额税款,以达到突击上市。简要地说,IPO补税指的是拟发行人为满足发审委提出的“税务合规”要求,在IPO进程中对当年或以前年度漏缴、少缴或欠缴的各项税款及相应产生的罚金和滞纳金进行补缴的行为。现有研究发现,因为上市前的诸多不规范行为,拟IPO公司普遍具有税务瑕疵,如税收处理方式不规范、偷税漏税、拖欠税款等。为弥补这一缺陷,企业必须在上市申报前着力更正错误,处理好自身的税务问题,来获取由当地税务主管部门开具的“无税收违法证明”。而进行IPO补税,恰是它们解决税务问题、实现合规的主要手段。统计发现,拟IPO公司的平均补税金额达到3000万元之巨,这不仅增大了公司的上市成本,也加剧了潜在的经营风险。正因如此,IPO补税问题自曝光之日起就受到了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相比之下,学术界的反应相对迟缓,IPO补税领域现有研究文献匮乏,且研究在深度上有待突破。有趣的是,作为IPO进程中的一种伴生现象,IPO补税与IPO过会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这一最为直观的研究目前仍是一块空白。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认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IPO补税行为会被发审委视作一个消极信号,从而增大了其对公司合规性和潜在风险的质疑,致使其更容易否决公司的上市申请,由此降低IPO公司过会的概率。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检验。选取2011年至2018年所有A股申请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在变量构造与模型设计阶段,本文的一大亮点是对IPO补税行为的度量方法。本文设置了两个解释变量,从“是否补税”和“补税程度”两个方面对IPO补税进行刻画,并建立了模型生成企业税负率的拟合值,用实际值与拟合值的差对IPO补税进行更精准的计量。根据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本文的研究表明,补税行为会降低IPO企业的过会概率,且IPO过会概率与IPO补税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公司申请上市的板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对IPO补税与首次过会概率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以及处于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的公司,其IPO补税行为对首发过会的阻碍作用更明显。
本文的研究创新与理论贞献如下。第,本文首次将IPO补税与IPO过会审核两个主题置于同一个框架下进行研究,拓展了两个领域的研究视野,并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了新视角和经验研究证据。第二,目前学术界针对IPO补税的研究文献屈指可数,且研究内容多是证实补税行为的存在。而对子IPO补税如何对公司上市产生.特别是IPO补税是否影响了IPO审核,知之甚少。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丰富了IPO补税的相关理论,并从“后果与影响”角度,延伸了研究的深度。第三,传统的公司财务、会计研究多聚焦于公司上市后的行为表现,而对公司IPO过程的讨论分析甚少。本文从信息不对称和信号传递角度探究IPO补税如何影响公司首发过会,对增进对于企业上市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为侧面印证发审委审核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第四,本文改进了IPO补税的度量方法,并使用可获得的最新数据分析IPO补税问题,具有高度的时效性。本文借助模型拟合,生成“是否补税”和“补税程度”两个解释变量,以达到对补税行为更为真实、准确的刻画,增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随着中国政府“推进IPO监管‘去行政化’”、“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规模”以及“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等一系列重要举措的施行,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在不断增速和深入。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作为关注“公司上市”这一资本市场运行关键环节的研究,本文除了具备重要的理论创新和贡献外,亦兼具实践意义和价值。对于发审委,本文为应当如何解读和评价拟发行人的补税行为提供了参考;对于拟IPO公司,本文通过揭示IPO补税这一信号的负面作用,警示公司无论在上市前后,都应当在保证合规性的前提下努力提升业绩,而不是借助盈余管理手段玩数字游戏;对于投资者,本文提醒其应当对公司所传递的信号进行合理的甄别与解读,明确公司行为背后的真实动因,避免盲目投资致使自身利益受损。
相比之下,学术界的反应相对迟缓,IPO补税领域现有研究文献匮乏,且研究在深度上有待突破。有趣的是,作为IPO进程中的一种伴生现象,IPO补税与IPO过会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这一最为直观的研究目前仍是一块空白。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认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IPO补税行为会被发审委视作一个消极信号,从而增大了其对公司合规性和潜在风险的质疑,致使其更容易否决公司的上市申请,由此降低IPO公司过会的概率。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检验。选取2011年至2018年所有A股申请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在变量构造与模型设计阶段,本文的一大亮点是对IPO补税行为的度量方法。本文设置了两个解释变量,从“是否补税”和“补税程度”两个方面对IPO补税进行刻画,并建立了模型生成企业税负率的拟合值,用实际值与拟合值的差对IPO补税进行更精准的计量。根据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本文的研究表明,补税行为会降低IPO企业的过会概率,且IPO过会概率与IPO补税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公司申请上市的板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对IPO补税与首次过会概率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以及处于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的公司,其IPO补税行为对首发过会的阻碍作用更明显。
本文的研究创新与理论贞献如下。第,本文首次将IPO补税与IPO过会审核两个主题置于同一个框架下进行研究,拓展了两个领域的研究视野,并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了新视角和经验研究证据。第二,目前学术界针对IPO补税的研究文献屈指可数,且研究内容多是证实补税行为的存在。而对子IPO补税如何对公司上市产生.特别是IPO补税是否影响了IPO审核,知之甚少。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丰富了IPO补税的相关理论,并从“后果与影响”角度,延伸了研究的深度。第三,传统的公司财务、会计研究多聚焦于公司上市后的行为表现,而对公司IPO过程的讨论分析甚少。本文从信息不对称和信号传递角度探究IPO补税如何影响公司首发过会,对增进对于企业上市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为侧面印证发审委审核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第四,本文改进了IPO补税的度量方法,并使用可获得的最新数据分析IPO补税问题,具有高度的时效性。本文借助模型拟合,生成“是否补税”和“补税程度”两个解释变量,以达到对补税行为更为真实、准确的刻画,增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随着中国政府“推进IPO监管‘去行政化’”、“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规模”以及“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等一系列重要举措的施行,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在不断增速和深入。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作为关注“公司上市”这一资本市场运行关键环节的研究,本文除了具备重要的理论创新和贡献外,亦兼具实践意义和价值。对于发审委,本文为应当如何解读和评价拟发行人的补税行为提供了参考;对于拟IPO公司,本文通过揭示IPO补税这一信号的负面作用,警示公司无论在上市前后,都应当在保证合规性的前提下努力提升业绩,而不是借助盈余管理手段玩数字游戏;对于投资者,本文提醒其应当对公司所传递的信号进行合理的甄别与解读,明确公司行为背后的真实动因,避免盲目投资致使自身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