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黎断裂那曲—通脉段活动性分段与多尺度地貌特征

来源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黎断裂带是一条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大型走滑断裂,也是喀喇昆仑-嘉黎断裂带最东端的一条断裂,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块体运动重要的调节断裂。断裂全长超500km,从平坦高原内部向SE方向延伸,经过南迦巴瓦构造结前缘,后转为SSE走向延伸出西藏,跨越三大类型的地貌单元。对嘉黎断裂带进行晚第四纪活动性的系统性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现今青藏高原的变形模式,对认识青藏高原隆升的历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是检验刚性块体模型和连续变形模式的关键构造。本文通过Google Earth影像解译、Aster30m分辨率的DEM分析以及高精度无人机航测的DEM分析处理,并结合野外细致调查,确定了断层的几何展布,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段。主要通过野外实地测量、无人机高精度DEM测量、剖面图绘制等工作,得到嘉黎断裂的走滑量及正断量,进行剖面清理、OSL及14C的样品测年工作,对嘉黎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开展研究,取得以下结论:(1)嘉黎断裂带从高原内部以NW-NNW走向绕过东构造延伸出西藏,从遥感影像上可以清晰看到嘉黎断裂经过三大地貌单元,依次是平坦高原内部、U型河谷过渡带、V深切峡谷带,通过提取区域的地形起伏度、地表陡峭度、HI指数、条带状剖面的地貌指数,分析断裂带不同段的地貌及活动性差异,确定基本分段原则,即那曲-林堤段、夏玛-嘉黎段和嘉黎-察隅段;根据前人地质工作及大地测量结果显示,那曲-林堤段、夏玛-嘉黎段张扭性质,嘉黎-通麦段在东构造界北缘,受持续向北运动影响表现为压扭性质,通麦-察隅段推测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特征,地貌特征也反应该性质的转换。(2)嘉黎断裂北西段那曲-林堤段整体走向NW-SE,倾向NE,倾角>60°,全长近55km,卫星影像上线性特征明显,沿线冲沟均有明显位错,沿途可见一系列的反向陡坎和串珠状沼泽地,表明断裂除明显右旋走滑运动外,还有显著的正断特征。在克加村陡坎处,测得沼泽地宽度以及边坡坡度,通过假设断裂倾角可能值,计算得到断层倾向滑动量为31.7-41.7m之间,在该地区阶地上采集的OSL样品年代为24.4±2.05ka,得到断裂1.30-1.71mm/a倾向滑动速率;断裂走滑使诺玛隆村处的不对称河流阶地发育,通过对阶地的恢复,得到110m二级阶地位错量和290m三级阶地位错量,依据前人在三级阶地上采集的OSL样品定年结果,得到那曲断裂约6.1mm/a的走滑速率。(3)那曲断裂地表破裂带清晰可辨的部分自克加村至克马尼亚,长度达30km,沿线有多处草皮撕裂,并根据新月形撕裂构造,测量得其单次水平位错量0.56m,垂直位错量0.42m,另外在断裂东端的桑地盆地西侧发育一条长500m的张性破裂,无明显水平和垂直位错,裂缝最大宽度10cm,根据高原草皮破坏恢复周期,推测地震发生在距今300a以内,根据破裂长度与震级关系,估计那曲断裂的发震震级区间约为5.2-6.6级;(4)那曲断裂两端发育两个小型三角形张性盆地,在盆地之间断裂行迹最为清晰,地表破裂带也主要在该段落上,而延伸出盆地之后活动性明显减弱。通过对盆地的剖面测量证实,位于断裂西端北西侧的克马尼亚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盆地东侧发育控盆正断裂,断裂活动形成眉脊;断裂东端东南侧的桑地盆地地势自东南向西北缓降,而盆地西侧形成陡崖,推测盆地边缘发育控盆正断裂,因此提出那曲断裂的运动学模式,断裂北侧的羌塘块体快速向东运动,断裂主要表现为右旋运动,由于两侧盆地拉张吸收大部走滑量,导致盆地内外活动速率的差异性。(5)实地考察后对夏玛-嘉黎段断裂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段,由东向西依次为娘亚-帕多段、雀隆段、夏玛段。娘亚-帕多段断层走向279-291°,长度26km,从嘉黎县城西南隅娘亚基地内向NWW方向延伸到帕多村,线性特征明显,通过卫星影像判读,其西延部分似乎与当雄-嘉黎剪切带相接;雀隆段断层走向302°,长度约12km,因其较其他段的强活动性以及反常的断裂倾向,推测其为一条右行走滑阶区内的调节断裂;夏玛段断层走向275-280°,长度约30km,在夏玛盆地南北两侧进行了无人机航测和剖面清理工作,综合分析认为夏玛盆地南缘的断裂为主断裂,北侧的断裂应是被动分支断裂。在三段断层上均有倾向NNE的陡坎发育,因此推断断层性质都为右旋走滑兼正断。娘亚-帕多段断裂上一处基岩断错量达到15m,因基岩陡崖与区域三级阶地高程一致,取断裂正断活动开始的年代为三级阶地的形成最大年代,三级阶地的OSL定年结果为38±1.6ka,得到约0.4mm/a的倾向滑动速率。嘉黎县城西9km处的四级阶地上的冲沟位错揭示了断裂的走滑特征,冲沟最大位错量达96m,前人测得本区域四级阶地的定年结果为47.5±5.4ka,得到约2mm/a的走滑速率。那曲-嘉黎段断裂活动速率由西向东有明显降低趋势,推测是由于高原中部块体整体向东运动过程中,向东逐渐受东构造结向北推挤作用影响,致使嘉黎断裂的右旋走滑活动速率降低,断裂的正断作用也相对减弱。(6)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那曲-嘉黎段表现为南侧抬升,而北侧下降的总体特征,结合地球物理、GPS研究结果,建立该段地球动力学模型:在印度块体持续向北东运动,断裂南侧拉萨块体抬升量明显高于北侧的羌塘块体,导致断裂北侧快速向东运动的同时,还有显著的向北倾滑运动。地质工作表明,班公怒江缝合线附近以南的广大区域内的走滑断层都具有正断特征;对青藏高原进行的三维GPS测量结果,揭示了高原上不同区域的抬升与沉降特征,印证了嘉黎断裂现今的正断特征;嘉黎断裂显示的张性特征可能来自于深部地壳挤压隆起、中部软弱层的存在引起的上部地壳的不均匀沉降。地球物理资料显示,92°E附近的印度地壳以高角度俯冲挤压高原下地壳,可能造成拉萨地体下地壳的隆起;壳内水平反射层的存在可能代表中地壳的软弱层存在。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东南缘具有复杂地形、地震频发等特点,其地表变形机制、应力应变状态一直是地学研究的热点,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变形机制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话题。地壳的变形是否连续?地表是否与地壳耦合?不同深度的地壳变形特征是否一致?以上问题的科学研究,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应变率场、构造应力场以及地震各向异性的三个研究方向出发,联合分析青藏高原东南缘不同深度的构造变形机制。本文基于19
弹性回跳理论是地震产生的理论基础,位错理论是地表形变数值模拟与地震反演的理论依据,而地震破裂过程的反演最早也是基于这两大理论。地震通常发生在岩石圈弹性层断层上,断层长期受到板块或活动地块构造运动而发生变形促使所产生的弹性应变能进行不断积累,当积累的能量超过其本身能承受的界限时,断层就会发生破裂和滑动,破裂结束后两侧断层便回跳到受力平衡状态,断层上积累的弹性应变能得到释放。事实上,弹性应变能以多种形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频发、受地震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全球地理分布上来看,我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且由于地理位置和板块运动的原因,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同时对我国产生挤压,因此在板块运动的交界处成为了地震活动频发的地带,也就是我国的几大地震带。破坏性的大地震经常发生在这些地区,发生地震的同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统计,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最多,远超其它类型的自然灾害。
地貌形成受控于区域构造活动,区域地貌的变形结果可以反映区域构造活动与演化历史。太行山南段位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区域,处于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区域,新生带以来受到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等俯冲的双重影响,构造活动强烈,对地貌具有控制作用,区域形成大规模的断陷活动,形成多期次层状地貌,发育一系列NNE向断裂,并构成一条显著的地震活动带,历史上发生过1830年磁县71/2级地震。该地区长时间没有大震发生
定量研究矿物岩石中元素的扩散系数随温度、压力、成分等因素的变化对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地球内部的各种动力学过程和热演化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稀有气体的俯冲作用在地质时期中地幔的原始同位素比值的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氦在地表和地球深部矿物中的扩散特征与封闭温度,对了解地震前兆信息及流体在地震孕育过程中氦的异常成因有重要意义,对了解成矿过程及规律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风能是世界上除水电外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它的存在减少了我们的经济受到燃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先进的控制算法能够显著提高大容量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因此对风电机组优化控制的探索源源不断。论文提出了三种控制策略并在风电机组性能优化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提出了模糊控制算法(FCA)。它以受到风速波动影响转子转速为输入,采用推理方法调整叶片的桨距角,从而优化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当转子转速低于额定值时
京西北盆岭构造区是山西地堑系的重要部分,位于山西地堑系北端,属于山西地震带与张渤地震带的交汇区,是一个以半地堑—地堑构造为主的拉张断陷区,发育多个地堑、半地堑盆地,是一个典型的盆岭构造区。这些盆地的边缘大都受到了NE向活动断裂带的控制,将盆岭区划分形成了一系列的活动断块。上地幔软流圈熔融物质的上涌造成了盆岭区的整体拉张环境,是造成盆地断陷、断块掀斜的深部动力学原因。目前,有关该区域地震构造方面的研
Py-FeO2、Py-FeOOH和ε-FeOOH是地幔及核幔边界的重要成分,也是地球深部的重要含水相矿物,它们在高温高压下的物性演化特征对了解地幔物质组成和结构及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0-350GPa压力条件下Py-FeO2和Py-FeOOH以及0-170GPa压力条件下ε-FeOOH的晶体结构与弹性性质;分析了三种矿物不同的结构特征,以及ε-FeOOH结构中的
地震监测预报研究领域中,流体是识别构造带展布和活动的敏感组分,已有大量观测表明地震前出现土壤气或地下水溶解气体异常,但异常特征与构造和地震活动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利用地质统计方法,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分析了断裂带土壤气及地下水溶解气与区域构造分布及构造活动的关系。选取沉积盖层较厚、井泉分布较少,适合进行断裂带土壤气观测的唐山地区为分析断裂带土壤气受区域构造分布作用的研究区;同时以井泉分布较多,适宜开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规模科学计算成为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的实施,GPS技术在地壳形变监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为科研人员提供了高精度、大尺度、多维的地壳形变监测数据。GPS资料中包含丰富的信息,如地壳运动信息、地壳形变信息、各种噪声信息等等。所以,如何高效、快速的提取这些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正是从这种思路出发,首先进行高性能计算方法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