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dog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潮头。产业的兴旺与否,直接体现在产业结构、关联程度等产业体系的建设和优化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作为“三大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谋划全局、引领带动等作用。吉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吉林省农业系统要想清晰地认识到当前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就需要全面、系统地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进行量化的描述和测度,进而能为吉林省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因此,在统筹监测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基础上,找出各县(市、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差异,据此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对于助推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指导吉林省各地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快速发展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及相关理论和概念的梳理,在明确了现代农业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和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实际情况,整合借鉴2019年发布的吉林省地方标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DB22/T3064-2019)作为建设水平评估模型,明确了评价方法。在数据获取上,主要对接吉林省统计局和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统计数据,同时利用调研及协调各县(市、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实际数据和部分行业数据作为补充。分别从时序(连续3年数据)与空间(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两个维度,对吉林省49个县(市、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水平进行了测算分析,并找出制约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然后对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行差异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差异背后的原因;并从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主体指标出发,对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提出具体可行的优化路径,最后为保障路径的实施,提出政策导向和相关建议。研究发现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整体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年际发展态势递增明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各项指标不断接近现代化目标值。从各县(市、区)建设水平的得分可以看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重点的14个县(市、区)普遍高于其他县(市、区),同一地区市州周边地区发展优于其他县(市、区)(一般不高于率先县市)。同时也发现各县(市、区)之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水平的不均衡、不协调等情况。根据以上结论,提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优化路径,并为保障优化路径的顺利实施,提出相应建议。
其他文献
由于种种原因,技校学生不仅在学习上成绩欠佳,而且在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礼仪素养较差。礼仪是人类在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固定下来而共同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
低水头航电枢纽的经济效益与枢纽布置、建筑物选型、优化等密切相关,而这些因素又决定了施工导流布置及影响到施工期通航,通过对石虎塘航电枢纽布置及建筑物的选型优化,为同
海南东方电厂濒临北部湾,受波浪、潮流作用,水沙运动复杂。针对工程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建立北部湾海区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下的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对海南东方电厂取、排水
采用年最大值法对韶关站暴雨资料选样,根据Kendall秩次相关趋势分析与有序聚类跳跃识别与检验结果,选定1983—2012年资料作为计算资料,计算了皮尔逊-Ⅲ型分布、耿贝尔分布、
以桂江实测数据对桂江水质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利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桂江污染物健康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桂江主要污染物为总氮,磷为次要污染物;化学致癌物的个人年
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然而伴随而来的,是世界人口、环境、粮食、能源四大危机的日益严峻,人类所生存的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我国在改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