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医通道理论来自于“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文中提到五脏、经隧、行气血,这三个组成要素就是中医人体通道系统的主要架构。五脏是以肝心脾肺肾为核心的脏象系统,以同类相应为原则,外应天地自然,内系六腑、经络、官窍,以阴阳、五行、精气为基本框架。经隧则指人体内部的通道,人体的内部道路从不同角度将通道的类别加以界定,就有不同的形式,但概念内涵是相同的,都泛指气血津液运行和代谢的道路,三焦、经络两者皆具有通道的特性。“气聚成形,形散为气”,气与形可以相互转化,行气血则泛指气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各种变化,气化活动是以气机的升降出入来体现,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产生了各种变化,在人体这种变化就是气、血、津液间的相互转化及新陈代谢的过程。方法通过《黄帝内经》及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中医通道理论的分析、归纳及探讨人体内部的通道,分别输送糟粕、津液及气,这些通道是分属不同形式的运输管道,各有其生成及输送的方式,经脉联络脏腑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是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分的传导系统,为输送血及气的通道。三焦是以五脏六腑为参与者形成的一个空间,包含空间内五脏六腑形成的组织间隙及脏腑间隙交错而成的一个复杂的网络或通道系统,三焦主管水液通行,主持诸气,三焦通而水道利,为输送津液及气的通道,三焦、经络两者皆可以视为人体的整个运输系统,将这些分属不同形式的运输管道进行联系、组织,通过人体内部的气化过程,气血津液无时无刻都在三焦、经络进行输布、转化、和流注,故三焦、经络皆为气血津液运行道路。从以五脏为核心的脏象系统,“气化”体现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加上人体内部的通道联系,可以建立起一人体通道系统,主要在气化理论的基础上,以三焦、经络为通道主体,作为气血津液循行路线及循环往返过程。隐喻是认知事物一种不可或缺工具。它将两个或两类具有相似性对象进行比较,透过熟悉认识的事物来了解不甚熟悉的事物,从已知的领域跨越到未知领域。它能在科学上提供启发性思维,加强对不熟悉事物的理解及认识,用来帮助新理论的构建,也可以表达新的概念或内容。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人体的型态结构功能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人体内的环境与自然界环境也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透过自然界的变化及可被观察到的事物或事物关系,来推论生命活动规律现象,这种整体观念的构建是通过对自然界系统观察和类比后获得的,大自然之水文气候系统是藉由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从最初的观察、经验的总结到对气候的形成、气候的变化及气候成因进行探讨所得出的,在人体之通道系统与自然界之水文气候系统之间也有存在着相似的类比关系。结果从隐喻的逻辑角度来看,本文通过隐喻结构理论中的类比访问、类比映像以及类比迁移这三个阶段,形成了一个“人体的通道系统就是自然界之水文气候系统”的隐喻描述。在过程中以相似性为前提,通过逻辑推理,类比替换和映像让人体的通道系统和自然界之水文气候系统两者形成类比关系,进行两类对象之间比较,能类比的部分包含两者间的结构、功能、模型等方面,后期在类比迁移的过程中,进而推导出中医体系中构建出的三焦、经络,也就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具有从己知来推导未知,获取新知识的功能。结论基于自然界中水在其所处的环境会以不同的相态存在及大气对水气输送、降水、和蒸发的认识,与中医理论进行类比,对于人体水液代谢与气机的升降出入相关的脏象功能及作用模式都可以得到比较好的认识及解释。从李东垣升降浮沉理论、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及组方用药特点,三焦气化与水液代谢看湿阻三焦的治疗思路及《伤寒杂病论》在人体通道的运用,可以体会中焦脾胃作为人身气机枢纽,在气机升降出入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湿与三焦气化功能密不可分,宣畅三焦气机,通阳化气以祛湿是治疗水湿病的一个重要原则,通过这样的隐喻认知思维模式为工具,能更有效的指导临床组方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