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异丙酚或/和普鲁卡因对佛波酯(PMA)刺激下离体中性粒细胞(PMN)表面粘附分子CD18表达、超氧化物阴离子(SOA)释放及内毒素(LPS)刺激下全血中IL-6生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中性粒细胞体外模型,提纯PMN并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制成悬液,观察不同浓度(0.1、1、10倍临床浓度)异丙酚或/和普鲁卡因对PMA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8表达、SOA释放及全血中IL-6生成的影响。样本随机分为9组:空白组(PMN+PBS),损伤组(PMN+PBS+PMA 100ng.ml-1),异丙酚1、2、3组(PMN-PMA 100ng.ml-1+propofol 0.4/4/40μg.ml-1),普鲁卡因1、2、3组(PMN+PMA100ng.ml-1+procaine 1.5/15/150μg.ml-1)及异普复合组(PMN+PMA 100ng.ml-1+propofol 2μg.ml-1+procaine 8μg.ml-1)。另设药物组(PMN+相应浓度异丙酚或/和普鲁卡因)以排除药物单独作用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CD18表达,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SOA释放,放免法测定IL-6的生成。结果 异丙酚、普鲁卡因单独或联合应用均可抑制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8表达及SOA释放,存在剂量相关性,且异丙酚抑制效应强于普鲁卡因。异丙酚普鲁卡因临床浓度减半复合应用,效应与异丙酚临床浓度组接近,强于普鲁卡因临床浓度组。异丙酚促进全血中IL-6的生成,普鲁卡因抑制全血中IL-6的生成,异普复合组作用接近普鲁卡因组。结论 异山西医对大学2002届硕士研究生论文丙酚普鲁卡因复合应用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粘附功能,减轻组织损伤,且具有明显的互补性,这为两种麻醉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复合应用的合理性给予基础实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