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穴位注射对缺血心肌细胞的修复重建能力,同时进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穴位注射零天与七天对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的对比研究。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原位缺口标记(TUNEL法)确定细胞凋亡数,免疫组化SABC方法及RT-PCR和蛋白印迹法观察心肌细胞中Fas、FasL、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方法:1.将已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穴位注射干细胞零天组、穴位注射干细胞七天组。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对梗死后的兔分两组分别在零天与七天穴位注射相同数量的已经分离、培养、扩增、标记后的MSCs悬液。在梗死后五周分别对各组兔心肌梗死区及周边区进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穴位注射MSCs是否迁移至梗死区,对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复染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染色以观察迁移的细胞是否分化及分化的性质。2.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原位缺口标记(TUNEL法)确定细胞凋亡数,免疫组化SABC方法及RT-PCR和蛋白印迹法观察心肌细胞中Fas、FasL、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1.穴位注射MSCs各组梗死区组织免疫组化Brdu染色阳性;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染色阳性。2.免疫组化示:梗死区凋亡细胞的表达,模型组高于正常组、穴位注射干细胞零天组和穴位注射干细胞七天组(P<0.05),穴位注射干细胞七天组低于穴位注射干细胞零天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Fas蛋白的表达,模型组高于正常组、穴位注射干细胞零天组和穴位注射干细胞七天组,穴位注射干细胞七天组低于穴位注射干细胞零天组(P<0.05);FasL蛋白的表达,穴位注射干细胞零天组高于正常组、模型组、穴位注射干细胞七天组(P<0.05);Bcl-2蛋白的表达,模型组低于正常组、穴位注射干细胞零天组和穴位注射干细胞七天组(P<0.05),穴位注射干细胞七天组高于穴位注射干细胞零天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RT-PCR与Western Blot显示:与正常组比较,Fas mRNA水平:模型组和穴位注射干细胞的两组明显升高(P<0.05);FasL mRNA水平:模型组和穴位注射干细胞的两组明显升高(P<0.05);Bcl-2 mRNA水平: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穴位注射干细胞的两组有所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同,穴位注射零天组明显升高(P<0.05),穴位注射七天组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Fas mRNA水平:穴位注射干细胞的两组明显下降(P<0.05);FasL mRNA水平:穴位注射干细胞的两组明显下降(P<0.01);Bcl-2 mRNA:穴位注射干细胞的两组明显升高(P<0.05)。与穴位注射干细胞零天比较,Fas mRNA水平:穴位注射干细胞七天组明显下降(P<0.05);FASL mRNA水平:穴位注射干细胞七天组明显下降(P<0.05);Bcl-2 mRNA水平:穴位注射干细胞七天组也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Fas与FasL蛋白水平:模型组和穴位注射干细胞的两组明显升高(P<0.05);Bcl-2蛋白水平: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穴位注射干细胞的两组有所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同,穴位注射零天组明显升高(P<0.05),穴位注射七天组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Fas蛋白:穴位注射干细胞的两组明显下降(P<0.05);FasL蛋白:穴位注射干细胞的两组明显下降(P<0.05);Bcl-2蛋白:穴位注射干细胞的两组明显升高(P<0.05)。与穴位注射干细胞零天比较,Fas蛋白:穴位注射干细胞七天组明显下降(P<0.05);FASL蛋白:穴位注射干细胞七天组明显下降(P<0.05);Bcl-2蛋白:穴位注射干细胞七天组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1.穴位注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迁移至梗死区,并可以在梗死区分化为类心肌样细胞。2.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使梗死及周围区心肌细胞凋亡数减少,其机制可能是通过Fas、FasL蛋白的减少、Bcl-2蛋白的增多来调节的。3.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七天较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零天更能减少凋亡细胞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