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杭州诗词中的叙事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gramme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和元祜四年(公元1089年)两次在朝外请,出仕杭州,前后在那里生活了五年多,结交了许多文人雅士,创作了丰富的文学作品,本文首先以苏轼在杭州的行迹为线索,对其交游情况作了考证,然后以其在杭州创作的诗词为文本基础,分别论述了其叙事方式与叙事内涵:熙宁悴杭,苏轼在与张先等前辈词人的交往中开始大量作词,篇幅以短制为主,同时大量运用词题和词序补充叙事,而在诗歌方面,大量运用长题和自注补充叙事的手段开始形成,以题、注代替序的倾向在诗和词中都有明显表现。在叙事内涵上,杭州的风景名胜和文士的频繁雅集成为了诗词叙事的故事内核,羁旅行役类的诗词在叙事上有重要价值。元祜守杭,苏轼故地重游,杭州诗词在叙事内涵上较熙宁时期多有延续,不同的是经历人生起伏后对物是人非之感慨十分突出,同时诗词的叙事方式更加成熟、灵活。最后,在对两次仕杭诗词的叙事文本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窥见苏轼“尊体”与“破体”并存的文体观。
其他文献
《原野》中的花金子,在曹禺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是较受研究者冷遇的。80年代以前的研究者,多认为这是个概念化的人物,因而没有对她作更深入的研究。80年代后,随着女性主义文学
学位
冼玉清是近代岭南奇女子,她终身未嫁,服膺教育,著述甚丰,她在文学、岭南文献以及书画金石上的成就显著。因学力所限,本文对其在书画金石上的成就不作探讨。   本文共分三章。引
学位
荀子,战国末期人,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战国谈辩之风影响了先秦诸子的成书,《荀子》中的语言既有对前人的深化,又有荀子的独创,二者相互融合使得《荀子》展现出了高超的语言
汉语方言亲属称谓是方言学和文化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领域,研究成果颇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材料繁杂,对材料的利用流于表面。潮汕方言称谓研究,目前为数极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