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来源 :哈尔滨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m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生态环境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将促使农业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作为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政策措施,其政策有效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影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现阶段中国农村农业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农村大量基础设施已建立、农民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也得到改变,但是相应出现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部分农民更看重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生产中不合理和过度使用农业生态环境资源。因此,就现阶段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状况而言,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有效制定和高效执行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关于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怎样制定、如何高效执行等问题成为近几年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优质的农业生态环境是重要基础保障,黑龙江省政府近几年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出台了大量农业生态补偿保护类政策,这些政策的有效执行在改善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部分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为了更进一步保护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资源,实现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论文通过对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执行相关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从公共产品、环境外部性、生态资本和政策执行理论四个理论角度分析了农业补偿政策执行的理论基础。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相关内容,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执行现状,以及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执行力度不够、执行体系缺陷、执行监管薄弱以及执行环境制约,以及问题成因,包括政策本身影响、政策执行主客体产生的影响、政策执行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和政策执行环境缺乏足够重视。并通过对国内外发达国家和省份在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执行方面先进经验的借鉴,针对于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执行的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借鉴措施,包括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法规、环境教育和经济激励相结合和重视构建政策执行监督体系。最后根据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执行过程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成因,提出四点优化建议,即提升黑龙江省政府政策执行能力、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执行体系、健全农业生态补偿监管检举机制以及优化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执行环境。
其他文献
展青霉素(Patulin,简称PAT),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霉烂的水果及其制品中,是影响水果及其制品的主要安全因素之一。现有研究表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为了避免核辐射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危害,研发辐射防护材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的研究是以实验研究为主,效率不高的同时,用到的核射线也可能会伤害到试验者。因此,本论文针对
在大股东持股已成为上市公司普遍现象的今天,关联交易与利益输送也发生的越来越频繁。关联交易是指企业与关联方的交易,关联方主要包括出资额占资本总额一半以上或在事务表决
钢结构以其轻质高强、施工质量好、工期较短以及可再生利用等优点,在民用、工业、桥梁结构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钢结构在加工、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预制混凝土构件高效配筋及性能化设计理论”(2016YFC0701402)课题组提出的预制框撑墙,具有重量轻、受力简单、施工速度快、安装快捷等优点。本
作为企业发展、资本扩张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并购在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上十分普遍。仅在2017年,中国并购市场披露的交易金额就高达18919亿元。尽管市场很火热,但是现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并购都属于失败的并购,并不会实现它的预期收益。对此,主流观点认为:过度的溢价支付是导致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什么原因会导致较高的溢价支付呢?本文试图从CEO过度自信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点。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于CEO过度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有机污染物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在工业有机废水深度处理的实际应用中得以推广。通过催化臭氧产生无选择性、高氧化能力的活性自由基,可以提高
火烧油层技术适用于不同种类的油藏开发,与其他许多提高采收率过程一样面临不稳定驱替造成的指进现象。火驱前缘不稳定驱替将会严重影响波及效率,降低最终的采收率。目前,对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职业分工不断细化,以从业便利或资格为手段进行犯罪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仅依靠现有的刑罚规制,显然已不能实现惩罚与预防的目的。我国《刑法》第3
语码转换是指谈话双方在同一次对话和交流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现象。进入二十世纪60年代,语码转换受到社会界特别是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大量语言学家和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