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长期吞咽障碍可以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还可导致死亡。因此早期评定并依据评定结果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吞咽障碍评定方法很多。近几年来超声在吞咽过程中的应用得到重视。目前关于超声在吞咽过程中颏舌骨肌运动的研究仅限于国外健康人,在国内健康人及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研究尚无相关报道。目的:1.应用实时B/M型超声观察国内健康人吞咽过程中颏舌骨肌的运动,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间颏舌骨肌运动参数是否存在差异。2.应用实时B/M型超声观察脑卒中伴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过程中颏舌骨肌的运动,并用超声观察吞咽治疗过程中颏舌骨肌的运动,探讨该技术在吞咽评估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第一部分:选取90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20-39岁组、40-59岁组、60-79岁组,每组30人(15男15女),分别应用实时B/M型超声测量吞咽5ml矿物质水过程中颏舌骨肌的运动范围、运动时间及平均运动速度。第二部分:应用实时B/M型超声测量脑卒中伴咽期吞咽障碍患者(60-79岁)入院当天、治疗1天后、治疗2周后、痊愈后四个时间点吞咽5ml矿物质水时颏舌骨肌的运动范围、运动时间及平均运动速度,选取30例经综合康复治疗吞咽功能在3个月内恢复正常的患者观察其颏舌骨肌的运动范围、运动时间及平均运动速度。结果:第一部分:(1)各年龄组中,颏舌骨肌运动范围、时间均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运动范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时间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颏舌骨肌平均运动速度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健康男性颏舌骨肌运动参数均大于女性,其中运动范围、运动时间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运动速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1)病例组治疗前颏舌骨肌运动范围、平均运动速度均小于对照组,运动时间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痊愈后运动范围、平均运动速度均小于对照组,运动时间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例组治疗过程中颏舌骨肌运动范围、平均运动速度均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运动时间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减少,整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国内健康人吞咽过程中颏舌骨肌的运动存在年龄、性别差异。2.颏舌骨肌运动时间是评估其运动功能的良好指标。3.实时B/M型超声可以应用于吞咽功能的评估、吞咽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效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