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的“阐释者”和反思者——奈保尔《米格尔大街》等三个文本的后殖民书写主题剖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身份的印裔作家V.S.奈保尔是当今英国文坛上最引人瞩目的移民作家和后殖民作家,同时也是引起争议最大的作家。 奈保尔是一个无根作家,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给予了他双重的透视和批评视角。他把后殖民时代的第三世界国家置于这一视角之下,试图表现复杂的政治、民族、宗教和文化的问题。在“逆写帝国”的作家群体中,奈保尔的作品因其对第三世界全景式的展现和深刻的透视,对于前殖民宗主国文化与前殖民地之间文化关系的反思,凸现了其独特的文本价值。缘于此,奈保尔成为了“第三世界”的“阐释者”和反思者。奈保尔的复杂的文化身份、特殊的透视视角、尴尬的价值认同取向使得其作具有巨大的解读和剖析空间。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中国的社会转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力量的活跃是前所未有的。各类社会自治组织在社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行业协会发展迅速,它们在维护企业利益、促进行业自律和行业发展、维护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提高社会自我管理水平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维护行业秩序、实现行业利益,行业协会在参与国家政策形成的同时也不断的制定自己的自治规范,并据此对成员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处罚。关
在东西方文学史上,包含着巨大的象征和隐喻的“父亲”一直都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书写母题,对“父权”的言说与对父性话语的重构与解构从未停止。“父亲”不仅仅是一个具体化
《李尔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从19世纪50年代莎剧传入中国开始,不同的译者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文体翻译过,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间的转换,而且是不
本文对中国古代文论与棋论中“虚实”范畴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中国传统哲学与文论、棋论中的“虚实”范畴。通过历时性的考察,描述出传统哲学中
弥足珍贵的敦煌文献中,最引入注目的要数变文了。变文是唐、五代、宋初流行於民间的说唱文学,采用的是接近当时口语的语言文字,保存着大量的口语资料。说唱的内容大部分采取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