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但是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急功近利、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错误观念的影响,“诚信”意识在人们头脑中渐渐淡漠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日渐抬头,不规范、不合法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人曾经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讲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这些错误和片面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诚信教育的建立,“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这一社会公害倘若继续扩大,不仅会严重破坏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且会引发人们对他人、对社会、对法律和道德规范、对国家和政府乃至对执政党的信任危机,使个人丧失人格,使法律丧失威严,使道德丧失魅力,使政府丧失民心。诚信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诚信缺失现象在社会上极为普遍,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接受的信息量大,因而诚信缺失现象也影响到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所以加强诚信教育,建立信用社会,尤其是从小培养青少年的诚信品质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有针对性地对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学生诚信教育进行研究,本人对南昌市包括职业中学、重点中学、普通中学以及厂矿子弟学校各1所的初中、高中阶段的313名学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查。通过调查后,本人从研究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入手,对社会转型时期影响中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因素和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学生在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后,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当今诚信缺失的社会背景下,实施中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教育界思考的问题,更应是全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诚信教育不能仅靠学校孤军奋战,纸上谈兵,更应该回归生活,以中学生的生活、活动和交往为主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的教育网络,应确立“以学校为中心,发挥主导作用;以家庭为基础,发挥关键作用;以社会为依托,发挥影响作用”的诚信教育策略。加强当代中学生校内外诚信教育的结合,依靠家庭与社会的力量提高教育的效果,全方位实施诚信教育,引导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真正体验诚信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