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查明旱涝灾害的发生机理,对灾害预防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吉泰盆地为研究区域,基于1403-1911年的旱涝资料,建立了该地区旱涝灾害等级序列。并综合采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旱涝灾害发生频次、强度、周期和突变点等进行分析,阐明旱涝灾害发生后对当地的影响及灾后应对措施。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本文数据来源于吉泰盆地8县1市逐年旱涝灾害史料。结合吉泰盆地的实际情况,将旱涝灾害分为5个等级,再把文字描述进行参数化,重建了吉泰盆地1403-1911年旱涝灾害等级序列。二、吉泰盆地旱涝灾害次数和频率分析表明:1403-1911年间,吉泰盆地发生各类旱涝灾害共315次,其中涝灾发生频率多于旱灾。各级旱涝灾害出现频率高低排序为:5级涝(29)2级偏旱(29)4级偏涝(29)1级旱。按世纪统计,15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涝灾出现频率高于旱灾,16世纪、17世纪和20世纪旱灾出现频率高于涝灾。从朝代看,清朝旱涝灾害出现频率高于明朝,各个朝代涝灾出现频率均高于旱灾。三、吉泰盆地旱涝灾害强度分析表明:通过计算旱涝灾害平均指数,发现该地区1403-1911年旱涝灾害强度总体表现为涝灾大于旱灾,仅在个别时间段旱灾强度大于涝灾。从各朝代看,明朝旱涝交替,清朝涝灾严重,整个时期涝灾强度大于旱灾。四、吉泰盆地旱涝灾害周期分析表明:将该地区509年旱涝灾害等级序列进行小波分析,在500年和100年分辨尺度下共得到8个周期,分别是54-58a、5-8a、13a、31-33a、23a、115a、180a、275a。其中54-58a周期出现次数最多,为主要振荡周期。五、吉泰盆地旱涝灾害突变分析表明:对该地区旱涝演变分别做500年和100年尺度下的滑动t检验,得到旱涝灾害演变可信的突变点,依次为:1452年由涝转旱,1468年由旱转涝,1485年由涝转旱,1574年由旱转涝,1662年由涝转旱,1683年由旱转涝,1801年由涝转旱,1826年由旱转涝,1866年由涝转旱。六、吉泰盆地旱涝灾害影响及其社会应对表明:旱涝灾害频发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农业生产,造成人口减少,影响社会稳定。为缓解旱涝灾害的影响,政府和民间采取了大量防治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利设施,建设仓储和施行社会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