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初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其中的综合实践板块中有一项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引入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授课模式大为不同。它提倡教师放弃在课堂中主导地位,将课堂主体转变为学生。将学生从以前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与实践。传统授课模式下教育重点在应试,而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模式重点则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素质。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正趋于自主发展、追求个性的关键时期,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重点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校教育能够培养出思维活跃、个性十足、具有科学探究素养和自强自立的高素质人才。很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都反映高中物理难学,这是因为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和其他学科而言更加抽象,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定律定理让学生难以理解,复杂繁多的公式及其应用更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挑战。传统讲授模式下,学生们都是借用题海战术面对物理学习的重重困难,使物理变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其实,物理学中的理论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相对于其他学科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若在课堂设计中以此为中心,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对于物理的学习将是其乐无穷。本文将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物理课程,培养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手段对知识进行探究。转变课堂教学思路,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是引导学生用类似科研的手段主动探究知识,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起辅助、指导的作用。文章中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阐明了研究性学习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与价值。学生通过对定律背景的研究,不但可以积累物理学常识,通过了解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的不同观点,深入、立体的掌握惯性定律,并且更清晰的了解伽利略创建理想实验的先进性和可行性,从而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最后,通过实验亲身感受惯性的存在及其性质,通过教师点拨全面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研究表明,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改变了学生固化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将从生活中提炼出的物理又还原到生活中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对目标知识全面、立体的掌握和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