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多种要素组成,虽然不同的运动项目其主要影响因素不同,但是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发展遵循“木桶理论”,强度运动素质的协调和全面的发展,因此其竞技能力子要素应协调平衡的得以提高,体能是影响运动员技战术发挥和运动成绩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它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以及协调等子因素,耐力素质的好坏影响着技术发挥的稳定性及规范性,而力量是掌握技战术及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爆发力作为力量素质组成部分也影响着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有效提高,它们都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作用,也有着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因此,若要在体能类项目上夺得优异的成绩,对体能的充分挖掘就必须要在耐力训练与力量训练的搭配上更加专项化、精细化。本文通过对不同组合方式的耐力与力量组合训练进行研究,采用无耐力训练的单纯力量组、同一天先力量后耐力组、第一天力量后次日耐力组三种组合方式,选取高中体育特长生为实验对象(以陇南市第二中学体育特长生为例),选取实验对象30名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获得初步数据后进行了为期8周的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受试者在接受耐力与力量不同组合方式的训练后,对照组A、实验组B和实验组C,各组组内在下肢爆发力的表现上比训练前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说明无耐力的单纯力量训练组与耐力与力量不同组合方式的练习都能提高中学体育特长生的下肢爆发力。2、受试者在接受耐力与力量不同组合方式的训练后,对照组A、实验组B和实验组C,训练后在组间下肢爆发力的表现上对照组A和实验组C提高幅度比实验组B更明显,且实验组A和对照组C在纵跳摸高基本在同一水平上。而在立定三级跳远(2cm)和100米(0.04s)成绩上也无显著差异。说明无耐力的单纯力量训练组与耐力与力量不同组合方式的练习对提高中学体育特长生的下肢爆发力有一定程度的影响。3、综合所有数据的分析得出,无耐力训练的单纯力量组A与有间隔的力量训练后再耐力训练组C,训练后在下肢爆发力的表现上基本在同一水平,而无间隔的力量训练后再耐力训练组B训练后在下肢爆发力的表现上相对低于组A与组C,说明有间隔的耐力与力量训练组合训练方式有助于提高中学体育特长生的下肢爆发力,且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