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医周期疗法治疗月经后期的疗效情况,并对其治疗的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里1月至11月期间,在台湾佑倡中医诊所就诊的月经后期延期的病人(均为门诊病人)。研究以按随机对照的方法,严格控制可变因素,对入组者简单随机地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中药治疗,治则为调肝补肾,养血调经。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菟丝子12克、续断12克、女贞子10克、香附10克、薄荷5克、炙甘草5克。随证用药:兼有气血虚弱者加黄芪、党参;兼痰湿阻滞者加半夏、陈皮、苍术;兼虚寒者加肉桂、淫羊霍。上药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从月经周期第五天开始用药,至月经来潮为一个疗程。治疗组:除服上述中药外需配合周期治疗,周期疗法如下:1号方用于经后期(左归丸合四物汤加减);2号方用于排卵期,即由五子衍宗汤加减而成;3号方用于经前期,拟方为二仙汤合八珍汤加减);月经期间则用4号方,由生化汤加减拟方而来。服药方法为早晚各服一次,一日一剂,水煎服。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所有入组的患者都应该按要求详细填写观察表,并且在治疗结束后作出疗效的评定。共治疗、观察三个疗程。结果:本研究入组合格患者共有9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年龄构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检验,P>0.05);平均年龄构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检验,P>0.05)。提示两组患者年龄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6年;对照组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5年,两组患者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月经初潮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情经Wilcoxon秩和检验,无统计差异。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相比较,统计无差别。两组在治疗前月经错后、月经量少、经色紫黯有块、月经质稀色淡、经期腰酸腹痛等中医症状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性,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础体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血清性激素FSH(促卵泡成熟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T(睾酮)检测情况比较,治疗前血清性激素FSH (mIU/ml)、LH (mIU/ml)、PRL (ng/ml)、E2(ng/ml)、T(n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有45例进行了妇科检查,未发现有合并其他的疾病。经过可比性比较后,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病程、年龄、基础体温、妇科检查、病情、血清性激素等方面,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基础体温改善情况相比较,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有14人BBT恢复正常,复常率75.0%,对照组有10人BBT恢复正常,复常率60.0%。两组复常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FSH(促卵泡成熟素)、LH(促黄体生成素)、PRL(泌乳素)、E2(雌二醇)、T(睾酮)检测改变情况,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有统计学差异;而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安全性,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疗期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周期疗法治疗月经后期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治疗月经后期,改善卵巢功能,两组治疗后血清FSH(促卵泡成熟素)显著下降,E2(雌二醇)水平提高,治疗组有14人BBT恢复正常,复常率75.0%,对照组有10人BBT恢复正常,复常率60.0%。两组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周期疗法具有良好的调经及整体调节作用,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应用安全,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