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林木发展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林改制度全国率先。特别是近几年来,福建省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更加注重绿色增长与和谐发展,而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协同发展是确保林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林业"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并最终向"生态强省"目标迈进的必然选择。为此,本研究试图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运用协同学等理论,研究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的协同发展状况,这对福建省林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和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将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林业第一产业、林业第二产业、林业第三产业3个方面构建林业产业结构指标体系,从低碳资源、低碳投入、低碳产出3个方面构建林业经济指标体系,以2006-2014年的数据为例,对低碳经济视角下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的互动关系和耦合协同关系进行研究。首先,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方法对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林业三次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均属于较强相关,其综合关联度分别为0.7855,0.7869和0.8094,林业产业结构对林业经济影响大小顺序为林业第三产业>林业第二产业>林业第一产业。林业经济对林业第一产业、林业第三产业的影响顺序均为低碳资源>低碳投入>低碳产出,而对林业第二产业的影响顺序为低碳产出>低碳投入>低碳资源。陆生野生动物的繁育与利用、木质工艺品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林业生产辅助服务与林业经济的相关性均较好,花卉及其他观赏植物的种植、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与林业经济的相关性均较差。其次,基于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林业经济的滞后值在短期内能够影响林业产业结构,同时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长期过程中林业产业结构1%的变动能带动林业经济47.3%的变动,从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图可以看出,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之间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短期趋势较强,长期趋势逐渐减弱,林业产业结构对自身的影响和对林业经济的影响均占主导地位。再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低碳经济视角下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的协同发展状况,从时间来看,2006-2014年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的协同发展状态越来越好,2009年和2010年耦合协调度在0.4-0.6之间,进入协同发展过渡期,2013年以后耦合协调度高于0.8,进入协同发展良好状态。同时,结合ArcGIS10.2和GeoDA软件,利用空间自相关理论进行空间分析,结果发现福建省2014年各地市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协同发展存在空间差异,协同状态排名依次为三明市、漳州市、南平市、泉州市、莆田市、龙岩市、宁德市、福州市和厦门市,耦合协调度出现西北和东南高、西南和东北低的空间格局。闽南(除厦门市外)和闽北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大于0.6,闽中和闽东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小于0.55。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福建省2014年各地市林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林业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指数以及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协同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078,-0.059,-0.226,均呈现高低相间的空间分布格局,更好地发挥了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的空间协同效应。文章最后还分析了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从而为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强省"建设提供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