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情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的研究热点。以往的研究表明,观点采择是共情关注的前因,观点采择通过共情引发助人行为。而共情情感包含两种成分——共情关注和个体忧伤。前者主要是指以他人为导向的对他人关注的情感反应。后者主要是指以自己为导向的厌恶的情感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共情关注和个体忧伤在观点采择对助人行为中的作用。研究一以91名职高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比较客观观点采择、想象他人观点采择和想象自己观点采择对共情情感的影响。研究一的结果表明:(1)想象观点采择下的被试比客观观点采择下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共情关注和个体忧伤;(2)两种想象条件下,想象自己观点采择下的被试比想象他人观点采择下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个体忧伤,表现出的共情关注没有显著差异:(a)想象自己条件下,被试的共情关注水平和个体忧伤水平没有显著差异;(b)想象他人条件下,被试的共情关注水平显著高于个体忧伤水平。研究二以120名职高生为被试,采用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自变量为观点采择和观看视频的类型。探讨是否观看愉悦视频的被试所感受到的个体忧伤会减少,而共情关注保持不变。再通过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共情关注、个体忧伤在观点采择对助人行为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想象自己条件下,观看愉悦视频的被试个体忧伤显著减少,但是共情关注没有变化;(2)在相同水平的高共情关注下,个体忧伤水平高的被试产生的助人行为水平较高;在相同水平的低个体忧伤下,共情关注高的被试产生的助人水平较高;(3)共情关注和个体忧伤在观点采择对助人行为中起中介作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共情情感引发助人行为的机制,即共情关注和个体忧伤两者都是观点采择对助人行为的中介。由共情引发的助人行为的动机不是单纯的利他动机,也不是单纯的利己动机,而是两种动机的统合。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实验操作分离共情关注和个体忧伤,探讨他们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完善了有关共情引发助人的二阶段模型,为职高生的共情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