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质上,产业成长即市场(或生产)规模扩大和报酬递增的动态交互过程。从而,对于产业成长性质及其原因的分析,自然也就转换为对市场规模扩大和报酬递增原因的探究。因此,本文紧紧围绕市场规模扩大和报酬递增两个核心问题而逐层展开逻辑体系。 市场规模扩大表征着财货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报酬递增则是指以更加经济或节约的方式推动市场规模扩大。可见,市场规模扩大与报酬递增的逻辑分析起点依然是财货的生成和增进这样一个古典主题。为此,本文择取并仔细剖析了门格尔的财货概念,得出产业成长的构成要素及其次序关系:财货即知识不断嵌入至自然界或互补性物质资本的过程与结果,其中,知识相对物质资本而言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并且,知识不仅包括直接因果关系知识,还包括间接因果关系知识。随着间接因果关系知识的增进以及互补性的增强,产品种类和数量不断扩大,生产的迂回程度不断提高,而各产业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得以诞生和成长壮大。 知识一经发现即可重复利用,且自身生产具有累积性,表现出较强的报酬递增特征。除了知识的增进、替代和重复利用之外,报酬递增还来源于经济中内在互补性的增强。然而,经济中的内在互补性因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或市场需求的狭小往往是不完备的,伴随内在互补性增强而来的递增报酬潜力也因之难以得到充分释放。而认知深化与分工深化从知识与组织两个角度放松了经济中互补性所面临的初始约束,从而能够在更加细分的基础上通过组合创新使得互补性潜力释放出来或者进一步增强,其中企业内部分工增强了生产要素间的互补性,而社会分工深化则增强了各产业的需求互补性。总而言之,知识的增进与重复利用以及经济中内在互补性的增强构成为报酬递增的主要源泉,而此种报酬递增潜力的充分释放与持续增进有赖于知识与分工深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组合创新。 如此一来,知识的增进与利用机制以及协调与利用分散知识的经济组织自然也就成为接踵而至的研究对象。专业化分工通过放松时间和禀赋约束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增进与重复利用,除此之外,知识增进作为一种生产函数问题,需要在知识互补性的基础之上通过差异化交流与碰撞方能实现知识创新。并且,知识创新的动机激励强度直接受制于创新或企业家才能报酬的实现程度。然而,除了专利、市场交易等直接定价方式之外,因知识的不可让渡性等特征,知识创新更多以间接定价也就是通过索取企业剩余所有权的方式来得以实现,因而企业创立与成长所需的互补性资产、市场进入退出壁垒以及内部治理等决定企业净收益的因素对于知识创新以至产业成长也就非常关键。继续该逻辑,经济组织作为知识处理装置或载体在知识的协调与利用方面有着不同的效率特征。随着分工深化以及互补性资源可得性的增强,网络组织这一中间形态因具有较高的调整弹性而在开放性创新上显示出巨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