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菌RasGTP酶激活蛋白UvGap1介导的Ras信号途径中相关基因功能分析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ouhu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曲病是水稻穗部的真菌病害,该病害已成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水稻安全生产。本实验室前期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ATMT)构建了稻曲病菌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从该库中筛选到一株丧失产孢能力且致病性减弱的菌株B2510。经鉴定该突变体菌株中T-DNA以双拷贝形式插入,其中一个插入位点是Uv8b1386(编码RasGTP酶激活蛋白UvGap1)的启动子区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主要针对UvGap1介导的RAS信号途径(稻曲病菌有两个RAS蛋白,UvRas1和UvRas2)及下游的cAMP(环磷酸腺苷)途径的相关基因蛋白激酶A(UvCpka)和腺苷酸环化酶相关蛋白(UvCap1)以及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信号途径的骨架蛋白UvSte50展开功能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初步分析稻曲病菌RasGTP酶激活蛋白UvGap1的功能。采用CRISPR-Cas9系统对稻曲病菌目标基因进行敲除,利用PEG(聚乙二醇)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将UvGAP1、UvRAS1和UvRAS2的CRISPR-gRNA载体和同源重组载体共同转化到稻曲病菌野生型菌株P1中,经过筛选后,得到UvGAP1的基因敲除突变体,但未得到UvRAS1和UvRAS2的基因敲除突变体。通过分析基因UvGAP1、UvRAS1和UvRAS2在稻曲病菌侵染阶段的表达水平发现,UvGAP1和UvRAS1在接种3天后表达量最高,UvRAS2在接种2天后表达量最高。分析△Uvgap1相关表型发现,UvGAP1对稻曲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无显著调控作用,但基因缺失突变体完全丧失致病能力,说明该基因是稻曲病菌致病过程的必需因子。回补UvGAP1至突变体中则恢复其致病能力。
  2、初步分析稻曲病菌蛋白激酶AUvcpka和腺苷酸环化酶相关蛋白Uvcap1的功能。利用CRISPR-Cas9方法对UvCPKA和UvCAP1进行敲除,获得相应的基因缺失突变体。对突变体的表型研究发现,△Uvcpka在菌丝生长方面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但接种水稻穗部后只形成极少数的稻曲球,提示UvCPKA在稻曲病菌致病过程是必需的;△Uvcap1相较于野生型菌株,菌丝生长减慢,分生孢子产量减少,接种水稻穗部后仍可正常形成稻曲球,说明UvCAP1主要参与调控稻曲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过程。
  3、初步分析稻曲病菌中MAPK途径骨架蛋白Uvste50的功能。同样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UvSTE50的基因敲除突变体。表型分析发现△Uvste50在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方面与野生型菌株没有显著差异,但田间接种实验显示△Uvste50完全丧失致病能力。酵母双杂交实验发现UvGap1、UvRas1和UvRas2之间存在两两相互作用,同时UvSte50、UvRas2和UvCap1之间也存在两两相互作用;UvRas1与UvCap1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上述结果表明UvGap1介导的Ras信号通路与下游cAMP和MAPK途径的致病相关蛋白关系密切,共同调控稻曲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本研究对于揭示稻曲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信号转导途径有重要价值,也为科学合理地制定稻曲病的防治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大多数热带亚热带陆地生态系统处于氮饱和状态。以还原态氮(NH3-N、NH4+-N)为主的活性氮输入使土壤的硝化作用成为这类生态系统中影响土水质量的关键因子。利用室内试验在因子控制上的优势,采用土柱模拟淋溶试验研究了亚热带酸性土壤的硝化作用与土壤的NO3-淋溶以及渗漏液pH的关系;同时为了评价室内研究结果应用至田间原位试验的可行性、也为确立室内研究的土壤样品制备要求,试验还围绕干土效应和水分因子对红
学位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Lepidoptera:Pyrlidae),其钻蛀危害水稻、茭白等寄主植物,是田间发生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长期以来,二化螟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包括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虫单,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和三唑磷、大环内酯类杀虫剂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微生物源类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及双酰肼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等及其
学位
天然产物是新农药创制的重要资源,以活性天然产物为先导是新农药开发的一种重要方法。Drimane混源萜烯类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真菌、抗细菌、抗病毒、抗肿瘤、杀藻、拒食活性等。近年来,此类天然产物引起了越来越多关注。本课题组前期工作中发现Drimane混源萜烯类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尚未见关于(+)-Chromazonarol的结构优化及抑菌活性研究的报道。本文在完成天然
学位
褐飞虱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的迁飞性害虫,每年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一直以来,化学药剂防治是控制褐飞虱的主要措施,但随着农药长期大面积的不合理施用,导致褐飞虱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因此,明确我国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现状,从而掌握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和发展趋势,对于稻田褐飞虱的抗药性治理及指导农药的精准使用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稻产区田间褐飞虱
学位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两迁害虫是指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在稻飞虱中,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是发生较为重要的两迁害虫。广西是水稻两迁害虫进入我国的重要门户,本试验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设立了自动分时段诱虫装置,可有效的诱集广西南宁西乡塘区的空中种群,广西农业科学院的水稻试验田可对水稻两迁害虫的田间数量进行监测。经过SPSS显著性分析以及通过HYSPLIT平台和GrADS、ArcGIS进行气
大豆(Glycine max(L.)Merr.)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及经济作物,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油脂,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大豆病害严重影响其品质并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大豆疫霉根腐病就是目前大豆产区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目前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然而大豆疫霉自身变异性高,毒性结构变化迅速,田间毒性小种演替频率较高,目前国内外报道了至少200个大豆疫霉致病小
螟虫和飞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也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部分种类的水稻螟虫和飞虱在我国一些地区呈加重发生的趋势。目前,化学防控仍是水稻螟虫和飞虱治理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抗性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常用杀虫剂的防效下降,亟需开发高效的新型药剂或混配制剂。因此,本文首先对江苏省近三年的水稻螟虫和飞虱的田间及灯诱数据进行分析,并对2017和2018年南京市溧水区的田间越冬代水稻螟虫和飞虱进行
学位
化学防治作为防治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方式,被大规模使用,然而大量化学药剂的使用,也造成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对于新型绿色、低毒、低残留药剂的开发非常迫切。本论文选取四种不同剂型的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杀菌剂,对5种大豆根腐病中分离出的不同镰孢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抑制率进行测定,并以传统杀菌剂百菌清作为对照,比较不同剂型对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的药效影响。编号为345
学位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属于植物多分体负义链RNA病毒,由蓟马以持久性的方式传播。TSWV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且较难控制,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植物病毒之一,据估计每年在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目前,TSWV在我国茄科、葫芦科和豆科蔬菜上均有逐渐扩大发生和流行范围的趋势,已成为造成我国部分地区辣椒和番茄绝产的主要病毒。植物的先天免疫反应包
淡水软体动物也称淡水贝类,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包括生活在淡水的腹足类(Gastropoda)和双壳类(Bivalvia),淡水贝类种类丰富,个体数量大,繁殖及适应能力极强,是淡水底栖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然而在人类和环境的双重作用下,淡水贝类的多样性和生存状况正面临重创。为持续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淡水贝类资源和保护濒危物种,对淡水贝类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尤为重要。DNA条形码技术不仅可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