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乡村”的定义自被提及以来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缓解乡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实现美丽中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开展创建了各种各样的美丽乡村活动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各省市也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研究中去,湖北省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省份,截止到2016年11月,已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200个,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黄冈市29个,孝感市位列第二有21个,荆州市有18个,荆州市美丽乡村的建设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理论研究滞后、生态环境破坏、景观异质性缺乏等问题,荆州市美丽建设仍然任重道远。(1)本研究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后,归纳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比较研究了国内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在指导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异同点。总结了不同类型美丽乡村建设的要点和方法,为探讨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给予理论和经验上的指导。(2)采用典型随机取样的原则,选择荆州市现有已建并具有明显特点优势的10个乡村为样点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荆州市乡村发展类型主要为生态旅游型、文化建设型、产业创新型、环境整治型、移民定居型五种类型。基于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在指导不同类型美丽乡村建设上的不足,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专家的咨询,确定了荆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居住、社会、产业、生态和文化5方面建设内容,设立重要评价指标16项,构建了荆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评价体系。(3)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对10个样点在居住建筑、基础设施、经济产业、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对各个样点调查所得的照片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重点评价了各样点在居住建筑、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五个方面建设现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各样点间的异同点,应用评价模型对样点调查的数据进行评分,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和等级评定。(4)分析结果认定曲尺河、黄林桥村、双马村、卸甲坪村为第一等级;桃花村、李埠村为第二等级美丽乡村;梅槐村、天鹅村、刘家场村、花章村为第三等级美丽乡村。从十个样点美丽乡村的单体评价等级的标准来分析调查样点的整体得分,发现各个等级的美丽乡村数量为:一级美丽乡村4个,二级美丽乡村2个,三级美丽乡村4个。评分不合格的美丽乡村占据本研究样点总数的40%,总结得出荆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整体呈不均衡的状态。(5)结合荆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的评价分析结果,针对荆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社会、产业、生态、文化四个方面提出4条建议:挖掘乡村特色文化,避免乡村景观同质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生活环境;构建乡村植被体系,形成稳定生态结构;构建传承乡村特色文化,提高乡村文化保护意识。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和国家发布制定的相关消息和政策,以及对美丽乡村建设相关研究和文献对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于首次以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荆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理论指导;构建了荆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评价体系;弥补了荆州市美丽乡村对不同发展类型乡村分类指导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