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国民收入分配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全国劳动收入报酬占GDP比重从1992年的56%上升至1998年的59.3%,而后一直下降跌至2008年最低点46.6%,次贷危机发生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随之复苏,劳动收入份额逐渐上升至2011年的53.2%。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年均增速高达10.2%,中国也在短短几年里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接受国。进入东道国的外资不仅可以弥补储蓄和外汇缺口,增加资本存量,吸纳劳动就业,而且通过外资的引入,它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的引入与管理经验的扩散、示范效应能够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并提升劳动生产率。因此本文以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作为研究切入点,旨在考察在新经济背景下,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理和影响轨迹。 本文根据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基本情况从地区与产业角度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重新度量。基于周明海(2011)对劳动收入份额调整的思路,进行了生产税净额与个体经济的两次调整,与周明海(2011)采用两次调整的均值不同的是,本文采用了两次调整叠加后的劳动收入份额作为后续实证分析的应变量。接着通过构建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模型,提出本文三个理论假设:(1)劳动收入份额随着FDI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成U型变化关系;(2)东部地区劳动收入份额随着FDI变化而变动的幅度加大;(3)第二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前期受FDI增加影响更显著。在对FDI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实证研究中,本文构建了含有FDI二次项的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和省级分产业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地区和产业三个层面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从全国层面来看,FDI对劳动收入份额存在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影响曲线,这印证了Decreuse和Maarek(2007)提出的理论假设。(2)从地区层面来看,无论是东部省市、中西部省市或者是增长极省市,FDI对于劳动收入份额始终存在“U”型的影响轨迹。但是具体到“U”型影响轨迹结构上,东部、西部与增长极省市存在明显的差异,增长极地区的“U”型陡峭程度比东部地区大,东部地区劳动收入份额对于FDI的敏感度又高于中西部地区。(3)从产业的角度来看,第一、二、三产业FDI对于劳动收入份额也都存在“U”型影响轨迹,但是第二产业的“U”型形态轨迹不具有显著性。这预示着第二产业中劳动收入份额前期受FDI的技术租借效应影响较长,其工资竞争效应开始占有优势的时间点晚于第一、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