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仡佬族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0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乡村聚落是滋养和孕育我国鲜活民族文化基因的摇篮,中国璀璨的农耕文化深耕于其中。在我国辽阔的疆土上,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万千,民族组成与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因而形成了星罗棋布、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黔北境内起伏变化的喀斯特山地地形、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黔北地区仡佬族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作为西南“地盘业主”的仡佬族人民,在黔北独特的地域环境下,建造了具有喀斯特山地地形特征与民族特色的聚居环境,成为我国居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黔北地区仡佬族传统乡村聚落是本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仡佬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体现该民族对所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并在改造与利用自然中形成民族的精神文化追求,融合了仡佬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趣味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与快速城镇化对黔北仡佬族聚居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科技网络的发展使得外来文化思潮快速渗透到黔北仡佬族的乡村地区,各种新型建筑材料应运而生,而且加上仡佬族人民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至深而对自身传统居住环境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及艺术价值不自知。在以上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传统的仡佬族乡村聚落逐渐瓦解,走向衰落,聚落传统的民居建筑遭到损毁、聚落的精神文化空间逐渐丧失生命力。而在新建的仡佬族乡村聚落中,聚落的整体风貌趋向千村一貌,盲目从众,传统的居住文化得不到继承与发扬。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黔北地区仡佬族的传统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希望总结出该地区仡佬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的一般性特征并剖析其内在的文化精髓。本文对聚落空间形态的研究主要从中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出发,并引入了量化的研究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聚落中观层次的研究,即将聚落空间视为一个整体,基于对黔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仡佬族的民族历史发展与变迁、文化意识形态、生产方式、社会环境等方面认识的基础上,对黔北仡佬族传统乡村聚落的选址、聚落空间构成及结构特征、聚落平面形态、聚落公共空间的结构化特点等进行总结与归纳。总结出黔北仡佬族传统乡村聚落的平面形态以指状和带状倾向的特征为主,但是带状的特征在指状特征的影响下,其带状的特征表现不明显的空间形态特征;聚落结构化程度大多不会过高或过低,趋向于一个中间水平;聚落生产空间主导聚落空间结构布局等。微观层次的研究即对庭院空间形态的研究。本文对庭院空间构成要素、功能、空间围合方式、平面形态、空间组成、与地形的结合方式、庭院空间率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庭院空间的四种围合限定方式:建筑围合限定庭院空间、建筑与院墙相结合围合限定庭院空间、建筑与植物围合限定庭院空间、建筑与利用地形高差限定的庭院空间;黔北传统民居庭院空间平面形态有“一字型”、“L型”“凹字型”、“口字型”四种形式,其中以“一字型”和“L”为主。庭院空间平面形态主要受地形条件、家庭人口数量及经济条件的影响;仡佬族多彩民族文化主要反映在民居庭院中。民居建筑装饰、构建材料反映了仡佬族的精神追求、民族信仰以及审美情趣。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飞行员的亚健康现状。方法采用飞行员亚健康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218名飞行员进行调查。结果218名飞行员的亚健康评分平均25分,≥30分有112人。症状自评量表测评,
针对受噪声干扰的含有未知参数的离散系统控制问题,首先利用强跟踪滤波器对未知参数进行估计,.接着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离散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深入研究分析了该离散趋近律方法的抖
宗教因素,根据著名伊斯兰教学者金宜久的观点,包括宗教自我的形式(宗教思想、宗教情感、宗教体制等)、宗教意识形态、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宗教性的社团组织和机构、国家实体(如阿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国家对书法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书法学习。笔者针对书法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书法教学中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提出几点建议。
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从方法论视域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也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探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幽默是英文Humor的译音,它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已不再陌生,它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中的结晶,它以其特殊的语言张力给读者以奇特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