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2.研究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损伤区域钙离子及钙调蛋白的表达及变化规律。方法:选用SPF级Sprague_Dawley(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180-220g,由大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损伤组,每组大鼠36只。脑损伤组经0.5米×800克和1米×800克打击重量处理,分别在伤后半小时、8小时和120小时后进行检测。对照组经假手术处理,仅切开头皮作颅骨骨窗,不致脑损伤,与脑损伤组在相同时间点检测。脑损伤组动物均用带圆柱的垫片制成弥漫性脑损伤同时合并局灶性脑损伤模型。脑损伤组大鼠麻醉满意后,固定于海绵垫上,分别于伤后半小时、8小时和5天行磁共振检查,比较磁共振图像的信号的动态变化。并在动物喂养至规定时间后,以4%水合氯醛(1ml/100g)腹腔注射麻醉后,常规灌流固定,完整取出脑组织。脑组织经4%多聚甲醛固定12小时后做冠状切片,层厚6μm,石蜡包埋,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钙调蛋白,并设对照分析。结果:1、通过对比大鼠磁共振T2,SWI图像发现随着脑损伤程度的增加,磁共振图像的信号也随着明显上调,大鼠脑损伤后120小时磁共振图像信号逐渐降低。2、免疫荧光结果示,脑损伤组大鼠在半小时、8小时、120小时3个观察时间段比较,钙调蛋白均有阳性表达。组间比较发现,脑损伤组较对照组钙调蛋白的表达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脑损伤半小时后就发现钙调蛋白阳性表达开始升高, 8小时后达到高峰,从免疫荧光的结果可以看到更多更密集的钙调蛋白的阳性表达,脑损伤后8小时高度为0.5米和1.0米的脑损伤组钙调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50.38±9.32和77.46±8.33,与半小时组和120小时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然后逐渐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3.比较磁共振及免疫荧光各时间段图像的动态变化,发现两者图像的变化基本吻合。结论:采用自由落体的方法可以成功的制作大鼠脑损伤的动物模型,可以用于各种脑损伤疾病的实验研究。脑损伤后钙离子调控下的钙调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大鼠脑损伤程度及受伤时间相关。脑损伤程度越重钙调蛋白的阳性表达越强,脑损伤后8小时后达到高峰,120小时后表达逐渐下降。钙调蛋白参与了脑损伤病理生理变化及修复的全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