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对局灶性房颤的大量基础和临床的深入研究,认识到快速起搏心房导致肺静脉前庭内心肌细胞的电生理重构(electrophysiology remodeling,ER),即表现为肺静脉前庭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DP)及其有效不应期(ERP)缩短的现象。同时,认识到肺静脉前庭心肌细胞的电重构引起的折返激动是AF发作和持续的必要条件。因此,肺静脉前庭作为房颤发生的异位灶激发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临床电隔离消融环绕在肺静脉前庭上的心房肌束能终止大部分阵发性房颤,这表明肺静脉前庭部位可能具有局灶性房颤发生的物质基础。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上研究的发现,无论是阵发性或是持续性心房颤动,都观察到了肺静脉前庭部位心肌组织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变化,这些通道的改变构成了肺静脉前庭部位心肌组织电重构的内在的物质基础,这些离子通道中以L型钙通道(L-type voltage 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LVDCC)发挥的作用最为重要。L型钙通道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跨膜异源多聚体蛋白,a1C是核心亚单位,a1C、a2、β2、d是L型钙通道的辅助性亚单位。整个钙通道的作用由a1C、a2、β2和d共同发挥决定,在调节通道电流的产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是由于该期间外向电流(K+外流)和内向电流(主要是Ca2+内流)同时存在形成,心肌细胞膜上存在L(long-lasting)型Ca2+通道,平台期的内向离子流主要由L型钙离子电流(L-typecalciumcurrent,ICa-L)负载。研究在高速起搏左心耳所导致的心房颤动中,观察心肌细胞中L型钙通道a1C蛋白在肺静脉前庭部位怎样表达,在发生AF的肺静脉前庭心肌细胞组织中,L型钙通道a1C蛋白表达与正常相比差别怎样,对进一步阐明肺静脉前庭是否心房颤动发生的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供更多的基础实验理论依据。目前有关LVDCC、肺静脉前庭与心房颤动关系的这方面研究文献还较少。目的:1.通过建立犬的心房颤动模型,观察在程序刺激左心耳下,研究发生心房颤动的犬肺静脉前庭心肌细胞有无动作电位时程(AOP)及其有效不应期(ERP)缩短,即电生理重构改变。2.观察在程序刺激诱发心房颤动的犬肺静脉前庭部位心肌细胞膜上L型钙通道α1C蛋白表达的变化,旨在蛋白表达水平上探讨与心房颤动相关的离子基础,以阐明心房颤动发生的分子机制。材料和方法:1.以成年犬为研究对象,通过快速心房起搏、程序刺激等电生理技术,建立心房颤动的动物模型。根据能否诱发出AF将实验对象分为房颤组、窦性心律组及对照组,应用程序刺激的方法测定和计算各实验组四只肺静脉前庭部位有效不应期(ERP)的变化。并进行AF诱发,同时记录AF的发生。2.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迅速分离肺静脉前庭组织标本,做好标记后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24小时,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实验组犬肺静脉前庭L型钙通道a1C蛋白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组化抗原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20只犬完成整个实验。所有完成实验的动物,均进行了对左上、左下肺静脉前庭;右上、右下肺静脉前庭有效不应期进行测定(窦律下和刺激4小时后)。在同样刺激条件下,不是所有实验动物均可诱发出AF。快速起搏左心耳4小时或诱发房颤下,测定四个肺静脉前庭有效不应期的数据,与自身窦性心律下的各部位有效不应期相比较发现,均有明显缩短(p<0.05)。并且随着起搏时间延长,房颤的诱发率也增加(p<0.05)。2.a1C蛋白阳性表达在易发生AF动物的肺静脉前庭组织中,随着AF持续时间的延长出现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而同样刺激条件下不能诱发AF的犬肺静脉前庭组织中,未检测到a1C蛋白表达变化。结论:1.在本研究所建立的犬房颤模型中,通过快速心房起搏或诱发房颤下引起肺静脉前庭部位发生了电生理重构,从而表明肺静脉前庭部位可能是AF发生和维持的关键部位。2.肺静脉前庭组织中LVDCC的α1C蛋白表达的变化,使其具备发生AF的基质,可能参与了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该通道的变化可能是房颤发生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