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内科于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83例初诊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内科于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10年间收治的初诊时具有完整免疫表型检测并完成1个疗程诱导缓解治疗的183例初诊成人B-ALL患者。采用FACSCanto II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生产)进行免疫表型检测,所检测B淋巴细胞系列抗原包括: CD10、CD19、cCD79a、CD20、CD22;T淋巴细胞系列抗原包括: CD3、CD5、CD7;髓系抗原包括: CD13、CD14、CD15、CD33、CD117、MPO;造血干/祖细胞抗原: CD34、HLA-DR。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的阳性表达率≥20%判断为阳性。髓系抗原阳性ALL(My+ALL):髓系抗原至少一个达阳性标准、同时又达不到AML的诊断标准。所有B-ALL患者均接受以(VCDP)样方案:长春新碱/长春地辛+环磷酰胺+柔红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泼尼松/地塞米松±门冬酰胺酶为主的诱导缓解治疗。自治疗开始4周内完全缓解者为CR,未完全缓解为NR。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时间定义为自确诊开始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日为止(2013.12.1)。无事件生存时间(event-free survival,EFS)定义为从确诊开始至第1次事件末或末次随访日期(2013.12.1),事件的评估包括以下情况:1、诱导治疗开始4周内未达CR;2、达CR后复发;3、死亡。失访者则以末次随访日的实际生存状态和时间计算。ALL的诊断标准、CR、复发标准均参考《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使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B-ALL的总体情况分析:①183例B-ALL患者中男性患者113例,女性患者70例(男:女=1.6:1)。中位年龄为30岁(14-69岁)。183例患者的总体CR率为81.42%(149/183)。中位OS时间10个月(1-81月),2年OS率为19.00%,中位EFS时间8个月(1-76月),2年EFS率为14.00%。149例CR患者随访期内复发70例(46.98%)。②183例成人B-ALL患者中淋巴系列抗原的表达情况: CD19的表达率100%,cCD79a、CD10、CD22、CD20的表达率分别为83.06%、65.57%、39.34%、27.87%。③183例B-ALL患者髓系抗原表达阳性(My+)43例(23.50%),其中CD13阳性20例(10.93%),CD33阳性15例(8.20%),占My+ALL的46.51%和34.88%。本组病例中未见CD117及MPO表达。④早期系列抗原:CD34表达率为73.22%(134/183),HLA-DR表达率为61.20%(112/183)。⑤183例B-ALL患者中131例进行了BCR/ABL融合基因检查,其中阳性患者37例(28.24%),阴性患者94例。⑥24例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其中正常核型患者为14例(58.33%),复杂核型患者为7例(29.17%),有3例患者未见分裂相,因例数较少本研究未对染色体核型进行统计学分析。2My与B-ALL的临床特征、疗效及OS、EFS的关系:①183例B-ALL中My阳性43例,My+ALL的CR率为67.44%低于My-ALL的85.71%,My+ALL的2年OS率及EFS率分别为8.00%、6.00%低于My-ALL(21.50%、17.40%)(P均<0.05)。两组的复发率无差异。②My+较My-ALL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高,血红蛋白含量(Hb)及血小板计数(PLT)低(P均<0.05)。两组患者的年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均无差异。3CD10、CD34抗原与B-ALL的临床特征、疗效及OS、EFS的关系:①183例B-ALL中CD10阳性120例(65.57%),CD10+ALL的CR率、2年OS率及2年EFS率分别为85.83%、25.10%、18.90%,三者均高于CD10-ALL(73.02%、7.80%、6.10%,P均<0.05),复发率(41.75%)则低于CD10-ALL(58.70%)(P<0.05), My阳性率为18.33%低于CD10-患者(33.33%)(P<0.05)。CD10+与CD10-ALL的年龄、WBC、Hb、PLT、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比较均无差异(P均>0.05)。②C D34+ALL与CD34-ALL的发病年龄、WBC、PLT、Hb、及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等临床特点及CR率、复发率、2年OS率及2年EFS率均无差异(P均>0.05)。③C D10+CD34-ALL38例,其CR率、2年OS率及2年EFS率分别为94.74%、34.60%、30.70%,均高于CD10+CD34+ALL(81.71%、17.90%、13.10%)(P均<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差异。CD10-CD34+ALL与CD10-CD34-ALL的CR率、复发率、2年OS率及2年EFS率均无差异(P均>0.05)。提示CD10+对于B-ALL患者预后是良好因素,而CD34+与否对预后无明显影响。4CD20抗原与B-ALL的临床特征、疗效及OS、EFS的的关系:①183例B-ALL中CD20阳性51例,CD20+ALL与CD20-ALL的年龄、WBC、Hb、PLT、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CR率、复发率、2年OS率及2年EFS率均无差异(P均>0.05)。②CD20+CD34+ALL的CR率、复发率、2年OS率及2年EFS率与CD20-CD34-ALL比较均无差异(P均>0.05)。即CD20+与B-ALL临床特征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5对B-ALL的免疫表型进行COX回归分析示:CD10表达阳性与成人B-ALL的OS及EFS呈正相关,My表达阳性与成人B-ALL的OS及EFS呈负相关。其他抗原指标未显示出与生存的相关性。结论:1CD19为B-ALL的标志性抗原。2B-ALL中常见的髓系抗原为CD13、CD33。3My阳性是成人B-ALL不良预后指标。4CD10阳性是成人B-ALL预后良好的指标,CD10+B-ALL的My阳性率低于CD10-B-ALL。5CD10及CD34同时表达阳性是B-ALL预后不良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