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美国解密文件和档案为基础,以1969年中苏边界爆发的冲突事件为出发点,力图揭示19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政策缓和的思考过程与对华政策实质。自中苏发生分歧以来,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来研习其对华新政策,从而使其在对华政策方面逐步陷入了困境,而1969年珍宝岛边界冲突的爆发为美国开展对华新政策提供了机会,尼克松政府开始积极运用灵活的三角外交与中国缓和关系。但是这种缓和实质是在美苏关系缓和的前提下进行的,美国仍然以对苏关系为第一要素,这无疑使中美关系缓和过程受到阻碍和局限,也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全文共由三部分组成:引言:主要介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美国对华关系问题的研究现状及意义。正文:具体阐述美国对华政策的思考和发展历程,以及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为美国制定对外新战略所提供的机会。第一部分:先简要回顾60年代初期以来,美国对于中苏分歧的看法和对策。然后重点分析美国出于对当时国际上关注的中国核问题、台湾问题和越南问题这三大问题的考虑,所制定的对华政策,及其所陷入的困境。到了尼克松政府时期,在大三角外交理论的指导下,美国制定新的对华政策已经势在必行。第二部分:1969年发生的珍宝岛事件,是中苏边界冲突中最大的一起,为美国提供了在对待中国和苏联关系上的一次转折的契机。这一事件的发生,对美国来说既是危机也是时机。美国既面临着中苏爆发全面战争,甚至是核战争的危险,也拥有着利用这次冲突积极改善对华关系,使自己占据美中苏大三角关系中最有利位置的机会。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尼克松打开了对华关系的大门。第三部分:美国对华缓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局限性。受地缘政治理论的影响,尼克松政府完全接受了三角外交思想,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中通过打“中国牌”逐步摆脱困境。因此,在这一思想下建立起来的中美关系,必然也会受到这一思想的制约。结论:简要概括美国对华政策演变的脉络,以及在三角外交理论指导下的中美关系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