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河干流中游湿地是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湿地,对维系绿洲持续健康发展和保障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价值。近几十年来黑河绿洲的急剧扩张导致更多的湿地被开垦或被占用,湿地面积快速减少,湿地功能退化显著。因此,研究和保护这一湿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黑河干流中游作为研究区,以1987、2000和2014年覆盖研究区的3期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主要研究资料,在3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湿地遥感信息提取重建了3个时期的湿地空间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面积变化、空间变化、景观变化和湿地退化四个方面分析了湿地的时空变化过程,最后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将水体自动提取指数(AWEI_sh/AWEI_nsh)运用于分类决策树可实现湿地信息的有效提取。1987、2000和2014年湿地提取结果的评价精度分别为87.5%、83%和93%,提取方法可用于大范围湿地研究。所建决策树模型的规则为综合利用AWEI_nsh(参考阂值:-0.46;-0.55;-1.1).AWEI sh(参考阈值:-0.1;-0.15;-0.58).NDVI(参考阂值:0.3:0.46)和DEM(参考阈值:slope<10°)。(2)研究区的湿地以天然湿地为主,而天然湿地中又以河流湿地为主。2014年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的面积分别为148.38km2和29.83km2,所占研究区湿地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6%和12%。研究区的主体湿地主要沿黑河干流分布,除河流湿地外,诸类型湿地多分布在河流两岸相对低洼或离河流较近且易于蓄水的沼生或湿生区域。(3)近27年间研究区的湿地面积变化呈快速下降趋势。1987年的湿地总面积为554.95km2,相对于1987年,到2014年湿地面积减少了308.22km2,减少幅度为55.54%。类型湿地中,沼泽湿地面积变化最剧烈,全时段面积减少了207.11km2,减少幅度达74.56%。湿地空间变化可划分为稳定不变、增减反复变化、增加和减少4种类型。1987-2014年湿地的空间变化以湿地减少和稳定不变为主,湿地增加和湿地增减反复变化为辅,四者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53.92%、26.18%、7.59%和12.31%,其中稳定湿地主要沿黑河干流分布,具有稳定的水源补给;减少湿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西南部,农业垦殖过甚。(4)景观指数分析的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在不断趋于复杂化和破碎化。湿地的斑块密度、周长面积分维数、聚集度指数变化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斑块结合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变化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增加或减少的数值分别为0.12、0.07、0.02、0.59、0.0085和0.0059,斑块之间的结合度在降低,湿地景观中出现了一种或多种景观组分占优势的情况,景观多样性在减少。(5)研究区湿地退化的类型以人类活动主导型为主,自然因子主导型和综合影响型为辅。人类活动主导型退化湿地主要分布在黑河两岸以及高台县的盐池村附近,自然因子主导型主要分布在绿洲的外围,退化湿地的类型多为沼泽湿地和季节性河流湿地。乌江镇、黑泉乡和罗城乡湿地可分别作为种类型的代表,三者转化或改造以后仍系绿洲内部组分的比率分别为99.86%、30.39%和54.44%。(6)湿地时空变化过程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近几十年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数值在增加而年蒸发量在不断降低和减少,气候因素的变化趋势总体上有利于湿地发育和发展,但人类活动干预过甚,湿地面积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总人口数量和区域生产总值的快速增加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湿地的退化进程,湿地政策和湿地保护公众参与意识还有待完善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