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当地政府存在着两个竞争状态——既为当地经济水平提高和财政收入增加而角逐,并且为了自己的政绩追求而产生竞赛,为应对本地财政收支压力,获取政绩,地方官员有很大的激励干预本地工业化进程,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加税收,同时也能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以提高政绩表现。然而地方政府在干预本地产业发展过程中,相对偏好那些短期内能形成效益或见到“效果”的项目——资本密集型产业,在这样的行为干预偏向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成长往往受到政策乃至实质上的忽视,长期以往,则会造成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间发展差距的加大,导致地区产业发展的失衡,并带来一系列负面后果。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官员晋升主要基于政绩的考量,地方政府对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呈现明显的差异,一般而言,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政府由于财政资源不足,地方政府收支压力越大,往往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支持资本密集型部门,而相对发达地区政府因财政资源较为充足,故在支持资本密集型部门的情况下,有一定剩余资源兼顾支持劳动密集型部门的成长,因此,地方财政资源越不足,资本密集型部门与劳动密集型部门发展指标间的差异就越大,地方产业发展失衡越为严重,这会带来就业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下降、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而以GDP增长为第一目标前提下,就业也是地方政府政绩的次级目标之一。一般而言,财政状况越差的地方政府会越重视产值目标,在此目标下,政府产业干预的结果可能造成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就业指标的差异扩大化,财政状况较好的地方政府在发展GDP前提下会更多兼顾就业目标。本文基于1998-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重点关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产业偏向所导致的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的发展失衡。基于理论文献与经验事实提出一个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产业发展绩效差异的研究假说,并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针对不同区域面板进行计量拟合并进行比较,从整体和分区域比较两方面对地方政府产业偏向与产业发展失衡关系进行分析解释。经过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变量FDA确实造成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就业和产出增长率的差异,证实地方政府的偏向和干预行为会造成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的失衡,从而带来诸如总体产业就业不足等一系列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