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序体民歌是中国民歌特有的一种表达形式,遍布全国各地。本文主要以丝绸之路沿线的西北地区为广域,聚焦于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省,以陕西省民歌集成中的小调类时序体民歌为研究对象,对时序体民歌的概念、历史发展状况、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陕西省时序体民歌的音乐本体进行研究分析,归纳出其特点,并找到时序体民歌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除第一章的绪论和最后一章的结语外,本论文主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时序体民歌的基本概况进行梳理。何为时序体民歌?歌辞中依照月令、五更、四季或十二时辰等计时单位进行叙事的民歌都可以称之为时序体民歌。按照时间叙事既是时序体民歌区别于其他民歌类型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时序体民歌的词体结构要求,不能随意改变。本文主要围绕十二月体、五更体、时辰体三类时序体民歌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月令体民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时序体民歌类型,产生于西周时期,曲名为《诗经·豳风·七月》。汉魏时期,在乐府辞中又出现了第一首四季体民歌,名为《子夜四时歌》,并且,这一时期,大家对于时间这一主题分外关注。南朝时期,第一首五更体民歌《从军五更转》出现了,之后时序体民歌的发展就无迹可查了,一直到明清时期,随着散曲小调的重新发展,时序体民歌也开始出现并盛行,体裁内容也更加丰富,以婚姻爱情为主,词体结构采用了文学中的定格联章体形式。第二部分,对陕西省时序体民歌的概况进行大致梳理。把搜集到的陕西省小调类时序体民歌进行综合分析,从地理区域的划分来看其分布特征,分析发现,陕北的时序体民歌数量最多,陕南地区次之,关中地区的时序体民歌数量最少。从题材内容来看,主要有三大类,爱情婚姻类、世俗风情类和神话传说类,爱情故事类的时序体民歌数量最多。第三部分,从调式调性、曲式结构、节奏节拍、发展手法和衬词衬腔五个方面对陕西省的时序体民歌进行音乐特征分析,分析发现,陕西省时序体民歌以徵调式和商调式为主,和秦腔系统的核心调式相同。曲式结构多为三句体、四句体的单乐段结构。发展手法多样,有严格重复,还有合头换尾式和换头合尾式的变化重复,还有展衍、鱼咬尾、呼应手法等。节拍多为混合拍子。第四部分,论述时序体民歌的文化内涵。从时序体民歌与人民的生活、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下的时序体民歌两方面入手,研究得出,中国人最初的时间观是与农事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时序体民歌最初产生的原因,帮助人民记录自然规律,掌握农事,“天人合一”观逐渐产生,并成为了指导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