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区1064nm激光雷达大气消光特性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中综述了激光雷达的发展现状,以及激光雷达探测大气气溶胶消光特性的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一套自行研制的米散射大气激光雷达系统,并重点分析了苏州上空大气气溶胶垂直消光特性的典型探测结果。探测结果表明:与一年中其它季节相比,苏州2004 年春季对流层中上部气溶胶的含量偏大;而在冬季,即便在3km 高度上,也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干净层,表明当年冬的大气总体较为洁净。分析指出,从夏至冬,对流层底部的大气边界层高度集中在0.712km 到2.494km 之间变化,均值为1.692km。其中八月份的值最大,均值达到2.08km;而冬季其平均值仅为0.895km。苏州城区大气水平能见度的统计结果表明:在探测的100 多天里,晴日能见度从5.0km 至32.1km 之间变化,其平均值为13.38km。秋季的晴日能见度均值达到21.823km。此外,本文还探测并指出了三类云的消光分布特点以及云的动态变化特征。在本文的最后,作者简要总结了全文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
其他文献
在激发态氢键动力学的基础上,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方法,我们计算了三种特殊氢键体系的空间构型、静电势、电荷密度、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光物理参数,分析了体系中氢键在光激发前后的强弱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光谱频移、分子内或者分子间电荷转移等光物理过程,并主要对氢键作用如何影响复合物体系的空间结构和光物理性质的机理进行阐述。在第一章中,我们首先介绍了分子体系的光激发和衰变过程,
阵列感应测井是在传统感应测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为先进的地层电导率测量方法,它采用软聚焦技术合成来自不同阵列的测量结果,完成仪器响应的聚焦,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取地层真
超短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在临界密度面附近产生能量很高的超热电子,当其能量超过靶后冷物质K壳层的电离能时,就会激发冷物质的Ka特征线。从Ka特征线辐射可以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