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性虚构这一概念产生于小说叙事和理论阐释传统不断受到质疑和毁坏的当代文学领域,由英国叙事学家马克啊里提出,指的是那些既包含理论内容,其本身同时也承担阐述相关理论职责的虚构作品,这种虚构作品将理论和小说相结合,并具有极强的实验性,属于后现代叙事学范畴。两届布克奖获得者、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家库切的16部小说作品、2部中译本文学评论作品,以及部分英文原文作品都呈现出较强的理论性虚构特征,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语境,特殊的文化身份及人生经历构成了小说家库切独特的写作眼光、写作视角以及写作理念。纵观库切的整个创作,其作品的理论性虚构创作主要分为作为文学理论的虚构作品、作为虚构作品的文学理论以及理论文本与虚构文本的互涉这三个主要方面。而通过理论性虚构创作,库切所要传达的,是他对作者与文本关系的关注、对小说创作中“程序”与“材料”关系的思考和对小说诗学功能的探讨,从而回归到对小说的界限、小说家的职责以及文学本质、价值等基本问题的理解。研究库切的理论性虚构创作,打通其小说家和理论家的双重身份,对于深入理解库切的整个创作活动可以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视角,从而也有助于探究新时期小说创作乃至整个文学领域的新走向和新发展,对小说发展和文学史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