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F高产酵母菌株YSI-3.7富铬机理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pojiemim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糖耐量因子(GTF)作为酵母富集Cr(Ⅲ)生成的产物,可以增强胰岛素的功能,促进糖、脂代谢,逆转葡萄糖耐受不良,提高糖耐量;保护胰岛素β细胞,并且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提高亲和力等功能。由于酵母铬具有产量大,安全性高等优点而备受国内外科学家关注。但是,酵母富集Cr(Ⅲ)的机理却一直未被阐明。因此,本文以本实验室保藏的高产GTF酵母菌株YSI-3.7为研究对象,从酵母中铬的分布、酵母表面基团对酵母富铬的影响、酵母富铬过程中基因的表达以及酵母细胞生理过程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在一定程度上阐明酵母富集Cr(Ⅲ)形成GTF机理,为GTF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Cr3+浓度为500μg/m L时,YSI-3.7酵母细胞吸附的总铬(1803.87μg/g·dcw)和有机铬(1133.91μg/g·dcw)含量最高。通过EDTA螯合洗脱和酶解洗脱对酵母细胞组分进行分离,印证分析了铬在不同细胞部位的分布。细胞壁上富集的铬基本为无机铬,占菌体富集总铬的14.43%;原生质体中的铬占酵母富集总铬的85.57%,其中73.29%主要为有机铬。利用EDS能谱扫描及TOF-SIMS对酵母菌体进行横截面和深度剖析铬含量的分析表明铬在酵母细胞中呈均匀分布。2.对酵母细胞表面不同基团(氨基、羧基、磷酸基、酯基)分别进行化学屏蔽,结果表明酵母表面氨基、羧基和磷酸基团对酵母富铬量有较大影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也印证了上述结果。3.利用转录组学分析技术对空白酵母和富铬酵母菌体进行分析,分析RNA-Seq测序结果表明,空白组酵母和500μg/m L Cr3+培养的富铬酵母中共鉴定出共鉴定5987个基因,其中5796个基因在两组酵母中均被检测出来,2333个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有1273个基因表达上调,1060个基因下调。根据KEGG数据库进行注释归类,98条代谢途径发生了改变,其中对核糖体代谢、硫代谢、氧化压力代谢相关、碳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等途径影响最大。根据GO数据库注释归类,分别为生物途径(778条途径)、细胞组分(173条途径)、分子功能(594条途径)三类;其中表达差异比较显著的基因主要有GSH2,SPE4,MET16,CYC1,MSN4等。4.铬浓度升高导致酵母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在较低浓度(0~500μg/m L)的Cr3+作用下,酵母通过增加总抗氧化能力(T-AOC),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巯基含量和谷胱甘肽氧化酶(GSH-Px)活力等防御Cr3+的氧化胁迫。而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活力在此过程中变化不明显。1 mmol/L Na2SO3可增加酵母细胞巯基、GSH、T-AOC含量,从而缓解铬对于酵母的胁迫作用,提高酵母的生物量和酵母细胞中有机铬和总铬的含量。
其他文献
“主情主义”作品的特点在于作者高度注重表现内心的情感、情绪,而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恰恰就是一位“情”烈如火的女诗人。她一生中不仅重爱情、友情、亲情,而且对祖国的人民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 nm。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
目的 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骨髓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比例.方法 48例APL患者骨髓片经瑞氏染色后,分别计数200个骨髓有核细胞.结果 28例(58.3%)APL原粒细胞百分比大于或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地塞米松与庆大霉素治疗留置针处湿疹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尿毒症患者住院期间留置针局部湿疹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tis,EGPA)过去称为ChurgStrauss综合征,1951年首先由J.Churg和L.Strauss描述和报道,是一种罕见的、以
本文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为背景,分析了我国当前存在的具体环境现状,探究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均被广泛应用于样品表面形貌的检测分析。本文以正常酵母和富铬损伤后的酵母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对正常和破损的细菌整体
在中国清末民初时期,军国民教育思想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军国民教育思想的形成,克服了中国传统的“文弱”教育弊端,同时也促进了武术在学校教育的发展。当
作为学堂乐歌一个颇具时代特色的主题,"军国民教育"在清末民初为一些爱国志士所鼓吹,军国民教育之歌应运而生。总的来看,军国民教育之歌经历了从学堂乐歌到军歌、从报国鼓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