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黄土高原退耕草地适度放牧利用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xicoco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大面积的退耕草地,其未来发展去向及其可持续管理成为后退耕时期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放牧是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适度放牧可以促进草地植物群落演替,改善土壤质量,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基于元素比率来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作用的生态化学计量学为研究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因此,本文以黄土高原退耕草地为研究对象,结合短期定点放牧试验(放牧强度:封禁为S0、2.2羊·ha-1为S1、3.0羊·ha-1为S2、4.2羊·ha-1为S3、6.7羊·ha-1为S4、16.7羊·ha-1为S5)和野外长期自然放牧地调查(放牧强度:封禁为G0、1.2~2.6羊·ha-1为G1,3.3~4.7羊·ha-1为G2,6.9~11.5羊·ha-1为G3),采用室内实验分析和数理统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退耕草地植物-枯落物-生物结皮土壤的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放牧对植物-枯落物-生物结皮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因素,以期为黄土高原退耕草地的适度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研究取得以下结论:(1)研究区放牧强度高于6.9羊·ha-1时,退耕草地植被、枯落物的盖度及生物量显著降低。短期放牧下,放牧强度高于6.7羊·ha-1时,植被、枯落物和生物结皮的盖度分别较封禁降低32.23%、32.55%、18.00%;各放牧强度下的植被生物量均较封禁降低,枯落物生物量、藻结皮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藓结皮生物量无显著变化;长期放牧下,生物结皮盖度较封禁无显著变化;相较于封禁,当放牧强度大于3.3羊·ha-1时,植被盖度降低了37.90%~45.30%;放牧强度高于6.9羊·ha-1时,枯落物盖度、植被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藻、藓结皮生物量分别降低了43.40%~61.70%、54.24%~65.38%、16.74%~61.70%、44.79%、69.54%;(2)研究区放牧强度高于6.9羊·ha-1时,植物地上部分全氮含量较封禁显著增加,全碳和全磷含量较封禁无显著影响;放牧对植物地下部分和枯落物全碳、全氮、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短期放牧下,植物地上部分全碳、全磷含量,枯落物的全碳、全氮、全磷含量较封禁无显著变化;当放牧强度高于4.2羊·ha-1时,植物地上部分全氮含量较封禁显著增加38.58%;长期放牧下,植物地上部分、枯落物的全碳、全磷含量,植物地下部分的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均较封禁无显著差异;当放牧强度高于6.9羊·ha-1时,植物地上部分全氮含量增加29.32%~37.19%。(3)放牧对研究区生物结皮土壤全氮、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当放牧强度高于6.9羊·ha-1时,生物结皮层及0~2cm土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较封禁显著降低。短期放牧下,生物结皮层及0~2cm土层全氮、全磷含量较封禁无显著变化;当放牧强度高于6.7羊·ha-1时,生物结皮层有机碳含量较封禁显著降低29.88%;长期放牧下,生物结皮层及0~2cm土层全氮、全磷含量较封禁无显著变化;当放牧强度高于6.9羊·ha-1时,生物结皮层及0~2cm土层全碳含量分别降低98.33%、84.14%。(4)放牧对研究区植物地上部分N:P、C:P,植物地下部分与枯落物C:N、N:P、C:P无显著影响;当放牧强度高于6.9羊·ha-1时,植物地上部分C:N显著降低。短期放牧下,植物地上部分N:P、C:P,枯落物C:N、N:P、C:P较封禁无显著变化;当放牧强度高于6.7羊·ha-1时,植物地上部分C:N较封禁降低28.75%~36.84%;长期放牧下,植物地上部分N:P、C:P,植物地下部分、枯落物C:N、N:P、C:P较封禁无显著变化;当放牧强度高于6.9羊·ha-1时,植物地上部分C:N较封禁降低24.04%~39.14%。(5)放牧对研究区生物结皮土壤C:N无显著影响,而当长期放牧强度高于6.9羊·ha-1时,生物结皮层及0~2cm土层土壤N:P、C:P较封禁显著降低。短期放牧对生物结皮层及0~2cm土层土壤C:N、N:P、C:P无显著影响;长期放牧下,生物结皮层及0~2cm土层土壤的C:N较封禁均未显著降低;当放牧强度高于6.9羊·ha-1时,N:P降低49.6%,C:P降低49.9%。综上,从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角度看,放牧强度高于6.9羊·ha-1时,研究区植物、枯落物C:N显著降低,生物结皮土壤碳含量、N:P、C:P显著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利于缓解土壤氮、磷限制。然而,综合考虑植被、枯落物、生物结皮地表特征及土壤理化属性,适当的放牧可正常维持研究区退耕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生态功能。以上结果为退耕草地的适度放牧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铬铁矿与富铬单斜辉石组合,是绿色翡翠形成及演化过程中早期的矿物组合。初始形成的富铬单斜辉石具有典型的充填构造、环带或纹带状构造,分布于铬铁矿裂隙之中或外部边缘,或者呈自形、半自形晶体形态。铬铁矿裂隙中或外边缘的富铬绿色单斜辉石,在化学成分上表现为韵律环带,但总体中晚阶段有向绿辉石或含绿辉石质富铬硬玉演化的趋势。富铬绿色单斜辉石有钠铬辉石、富铬硬玉和富铬绿辉石,在它们之中发现有大量流体熔融包裹体,这
会议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进行合理的秸秆还田可充分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为土壤补充各种必需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以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玉米和大豆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进行玉米秸秆和大豆秸秆有机资源还田利用对土壤培肥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在长期不同覆盖和施肥田间定位基础上,采用尼龙网袋田间填埋方法,分析玉米秸秆和大豆秸秆在不同覆盖、施肥,还田深度下的腐解
学位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其利用超富集植物提取污染环境中重金属,可在不影响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下进行污染土壤的复垦,由于其具有成本效益,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认为是修复受污染土壤的可持续方式。然而,植物修复过程中存在生物量小,过程耗时且对重金属敏感性局限等缺点。通过微生物辅助植物修复,可以加速植物的生长,达到提高植物吸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效果。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促生根际微生物、真菌上,对于乳酸菌
学位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和各种污染物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且不易降解。同时,作为载体,微塑料会通过吸附并携带有机及无机污染物,进一步将其输送到生物体体内,这可能会改变微塑料的环境行为、生物有效性以及潜在毒性,进而导致生态风险。到目前为止,大量研究表明微塑料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有很强的吸附解吸作用,很少有报道揭示微塑料与无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亲水性污染物(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
学位
报纸
我国是甜瓜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生产国,甜瓜因其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优势,已成为一些主产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产业。但在实际生产中过量施肥问题突出,以及水肥一体化下仍采用“一炮轰”的经验施肥管理模式,大量养分在土壤中累积,造成潜在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甜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定适宜施肥量是获得目标产量、维持土壤肥力水平和降低环境风险的关键,正确的时间和位置向植物提供正确的肥料种类和用量是实现精准施
学位
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黄土高原沟壑区果园成为当地的支柱性经济产业之一。但是,该地区的降水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以及果农普遍采用清耕制的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苹果产业的发展。果园行间油菜覆盖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水分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然而现有的绿肥品种可能会产生与果树争水争肥的负面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果园内,以清耕为对照(CK),设置了四种油菜品种(秦优33号
学位
氮磷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来说至关重要。土壤中可利用的营养元素含量较低,植物生长和产量受到影响。施肥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增产措施。但目前氮磷肥大量施用,导致土壤中氮磷含量过度,并且造成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冬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提高磷肥利用率对冬小麦来说至关重要。本实验以塿土作为供试土壤,冬小麦作为供试作物,开展温室盆栽试验。向土壤中以过磷酸钙的形式添加不同
学位
生物炭是农业废弃物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经过高温热解生成的一种稳定性强、含碳量高的产物,因其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并且在土壤中的老化时间极为缓慢,施于土壤中能够提高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附能力,在土壤碳库周转和养分循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关于在生物炭对土壤质量影响方面的研究领域中,对这些生化指标的综合分析相对缺乏。因此本研
学位
近年来人体锌(Zn)缺乏已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营养健康问题,食物中锌含量低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作物籽粒是食物的主要原料,通过农艺强化增加作物籽粒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且有不少研究已证实并取得良好的成效。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因其特殊的理化特性具有水分保持和离子吸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改善土壤质量,但生物炭自身强大的吸附特性是否会降低土壤锌的生物有效性,从而影响作物对锌的吸收累积,导致作物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