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给人们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丰富,恶意软件在网上横行的趋势也愈演愈烈。目前大多数恶意软件并不像计算机病毒那样具有明显的病毒特征,其主要目的也不在于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破坏,而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如:广告、搜集用户信息等。也因此会给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带来麻烦和信息泄露的风险。只有深入了解恶意软件的入侵、驻留机制,才能将恶意软件从计算机系统中清除出去,给用户一个干净、安全的使用环境。对于目前常见的恶意软件分类方法存在的不足,以及法律上对恶意软件没有约束管理的缺陷。本文还对现有分类方法进行补充,按软件的垃圾程度进行分类的方法。通过用户在使用软件时的切身体会来确定其垃圾程度。本文对目前主流恶意软件进行搜集采样,深入分析恶意技术,找出其感染原理和方式。通过在虚拟机中分析实验,总结出各类恶意软件的具体驻留手段,并提出了相应的清理方案。恶意软件的入侵途径令人防不胜防,让一些计算机知识欠缺的用户难以防范恶意软件对系统的侵袭。由于恶意软件带来的巨大商业意义,其制造者与日俱增,大到公司,小到个人,这使得恶意软件的传播日益广泛,用户计算机被安装上恶意软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系统中出现的各类异常现象也越来越多。通过对恶意软件入侵途径的总结分析,本文提出了对于目前计算机系统怎样提高安全性,预防恶意软件的方案。大部分恶意软件入驻计算机系统后,会强行修改系统的相关设置为其功能的实现提供服务。本文对常见的系统设置被修改的情况进行搜集总结,提出了相应的系统设置修复、还原的方案。针对目前流行的反恶意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对部分初级用户的支持存在的不足,本文设计了基于用户诊断方式,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清理方式,即让初级用户可以通过向导模式进行操作;让高级用户可以通过自定义模式进行操作。对在WINDOWS环境下不能被清理的恶意软件,笔者还设计了在DOS下进行清理的方案。这三种模式并存,让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用哪种模式进行。最后,笔者对本方案中的各个功能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其准确性和有效性,总结了其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