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加价值是企业所创造的全部新增价值,增加价值的大小反映了企业资源配置的真正效率,与传统的利润指标相比,可以全面的反映企业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当前在我国企业增加价值初次分配领域,出现了偏向资本而员工所得偏低等现象,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深入的探索增加价值生产、分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背后的基本理论问题,对企业增加价值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个问题,学者们基于传统企业理论,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古典与新古典分配理论从价值构成要素,即价值源泉出发,来研究价值分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和企业组织模式的变化,由委托、代理关系而引出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成为影响企业发展和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问题之一,此时研究分配问题,以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主,因此产生了以新制度经济学为代表的研究分配问题的新视角。但在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影响日益增强,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传统分配理论都不能很好的解决今天的现实问题。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解决当今分配领域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学者们基于传统的企业理论,并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由于缺乏合理的企业理论的支撑,使得对分配的主客体界定及分配原则等问题的研究,仍需要深入探讨。鉴于此,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集体选择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构建了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企业理论,对企业所有权及经营权边界、企业治理特征及企业目标、分配主客体的界定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企业增加价值分配的基本原则,并对分配原则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如下:(1)提出了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企业理论。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与集体选择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并结合集体行动的两个基本约束条件,提出了治理权具有动态调整性质的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企业理论。做了如下几点规范性理论研究:首先、对企业所有权、经营权边界进行了清晰界定。基于所构建的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企业理论,对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边界,及两权的动态演化规律进行了界定与论述;其次、提出企业增加价值最大化目标及其约束条件和价值创造特征。根据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企业理论的本质内涵,提出了企业价值创造的本质特征及其分析框架,即企业对关系型契约的签订者进行激励,并对具有动态调整特征的关键利益相关者进行控制权配置,从而有利于实现知识创造进而创造更高的增加价值,并从逻辑上推导了企业经营的目标——增加价值最大化及其约束条件;第三、对参与企业增加价值分享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界定。基于所构建的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企业理论,并结合经拓展的麦克尼尔(LAN. R. Macneil)的契约观,对参与增加价值分享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区分与界定,并研究了其在企业增加价值分享上的差异。这些工作为研究增加价值分配原理与原则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2)提出了企业增加价值分配基本原理和原则。基于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企业理论的价值创造性质及其分析框架,结合并拓展了麦克尼尔契约性质理论,论述了企业增加价值分配的基本原理,即根据企业利益相关者契约性质决定其分享企业增加价值。根据增加价值分配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提出了增加价值分配的4条基本原则。(3)对企业增加价值分配现状及分配理论等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文章利用国泰安数据库(CSMAR)中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对文章所提企业目标及分配原则等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加价值分配结构现状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着重研究了员工薪酬的分布现状及其特征。用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主要结论是,我国企业增加价值在初次分配领域中,政府及股东份额相对较高,而员工所得份额相对较低,影响目前这种分配现状的非竞争市场因素主要有地区因素、所有制因素及行业因素等;其次、对分配原则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发现:(ⅰ)企业合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将更有利于企业增加价值的生产,说明了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企业理论与企业增加价值最大化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ⅱ)相对于不顾企业绩效而单纯的提高薪酬来说,对关系契约签订者的员工实行弹性薪酬分配更有利于增加价值的创造,说明了关系契约签订者共享剩余分配的激励效果更明显。实证研究的最终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企业理论与企业增加价值最大化目标、利益相关者满足的分配机制与激励机制具有内在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