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液态芯片技术检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体,评价液态芯片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病毒的病原学分布,并收集病例的临床信息,分析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以期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呼吸科2015年1月到2016年5月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病例327例,以液态芯片技术检测12种呼吸道病毒,回顾分析病毒感染的病原学分布,以RT-PCR技术为“金标准”进行比较,对液态芯片技术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根据金标准的检测结果,将病原明确的病例分为病毒组与细菌组,收集病例的临床信息,使用卡方检验、共线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等方法,分析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差异。结论:应用液态芯片技术检测327份患者的痰/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共检出126例(38.5%)阳性,其中100例(79.4%)为单一病毒感染,其它的均为2种病毒混合感染,以甲型流感病毒(Flu-A)混合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为主。本次研究共检出152株病毒,以甲型流感病毒(Flu-A)(43.4%)和巨细胞病毒(HCMV)(40.8%)为主,以RT-PCR技术为“金标准”评价液态芯片技术,两种检测方法在各种病毒的检出结果及总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灵敏度为69.6%,特异度为98.3%,Kappa值为0.641,尚且可认为2种技术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比较病毒组与细菌组的临床特征,发现发病到就诊时间较短、具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发热(≥37.3℃)特别是体温大于38.5℃、无痰/白痰和白细胞计数不升高,是病毒感染较细菌感染有差异的临床特征。结论:液态芯片技术可同时检测12种呼吸道病毒,与RT-PCR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作为临床筛查病毒感染的工具。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甲型流感病毒(Flu-A)和巨细胞病毒(HCMV)检出率较高。发病到就诊时间较短、具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发热(≥37.3℃)特别是体温大于38.5℃、无痰/白痰和白细胞计数不升高,是病毒感染较细菌感染有差异的临床特征,可作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