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不再理实证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罗马法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已经演变为现代各国司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该原则在节约司法成本、维护司法权威、保证程序公正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最新的《民事诉讼法》中并未明确确立“一事不再理”这一基本原则,学界对该原则的观点也是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造成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和把握不一致,在民事案件的审判领域出现同案不同判现象,使民事诉讼法的适用没有统一性,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和权威产生质疑。因此,本文对一事不再理原则通过案例引入的方式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鉴别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能够实际运用的理论,以求能推动有关该项原则的立法完善,指导司法实践应用,从而维护司法权威。本文在开头部分提出五个有关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司法案例,具体分析在司法实践中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裁判标准,从而带着问题引出对一事不再理原则内涵及历史渊源的论述。在明确一事不再理原则具体内涵以及历史渊源之后,通过对英美法系等国家有关该原则的立法和研究成果的考察,在诉讼系属和既判力的理论前提下系统论证“一事”的界定标准。最终形成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即在“一事”的界定标准上,诉讼系属阶段应采用“主体+客体+争点”的界定标准,在既判力阶段应采用“主观+客观+时间范围”的界定标准。本文共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以具有争议的五个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及裁判结果的分析,引出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理论研究;第二部分介绍了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涵、历史渊源,对国内外的不同派别对一事不再理的认识作了横向比较,从总体上对一事不再理原则进行了概括性阐述;第三部分是本文的关键,分别论述了诉讼系属和既判力阶段一事不再理之“一事”的界定标准,并在文中提出了笔者对界定“一事”之标准的主张;第四部分是对开庭案例的分析以及阐述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论述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应用及完善,并提出自己的不同建议,以求我国能在民事诉讼中真正建立一事不再理制度。
其他文献
【摘 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习总书记的教育思想,是新时代指引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新时代下,从中央到地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界定进行了剖析和梳理,力求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教育的之间关系。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在不断发生和发展的当代艺术界,欢笑和享乐成了绘画语言的脸谱,太多的人和艺术观念被多次炒冷饭,在没有厚重历史存在感的背景中单薄的行走着,找到一种仅存的个人情绪表达观念
提出了基于并行对象的可视化开发环境,该环境充分体现了C++语言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和特点,将对象机制和并行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大大降低并行软件开发难度.并同时借助于可
运用模糊集理论,对基于属性的模糊聚类从概念、原理、算法等方而做了深入的论述,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实践证明该算法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