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4—6岁幼儿同伴嬉戏行为研究结果的呈现。 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访谈收集数据资料,对嬉戏行为概念的界定、嬉戏行为的过程、嬉戏行为的机制和嬉戏行为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通过对照比较嬉戏行为和日常游戏活动的异同,嬉戏行为被界定为:幼儿同伴嬉戏行为是指幼儿借助语言、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外界物体与同伴之间进行的一种社会性游戏,该种行为没有什么规则,不涉及角色分工,彼此以对方为娱乐对象,带有幽默、玩笑、逗乐的性质,参与者都能感受到身心的愉悦,情景上具有随意性,时间上具有即时性、短时性,除了活动本身以外没有明显的外在目的。 通过对嬉戏行为过程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沉闷枯燥的等待、组织的活动不能引发幼儿兴趣是嬉戏行为发生的主要情境特征,具体表现为嬉戏行为多发生在过渡活动环节。 通过对嬉戏行为机制的分析,提取出了引发幼儿嬉戏的四个笑点,并对这四个笑点的作用机制做了详尽的分析。这四个笑点分别是:有关禁忌的话题,对外物的感性特征、标记加以曲解、发挥,游戏本身的乐趣,以身体接触为主要特征的相互引逗。 通过对嬉戏行为功能的分析,得出嬉戏行为具有以下功能:1.嬉戏行为的幽默功能。幼儿的嬉戏行为孵化着幽默,同时又是幽默的初显。2.嬉戏行为的生理功能。嬉戏行为可以帮助幼儿放松压力,缓解紧张和忧虑。3.嬉戏行为的人际功能。嬉戏行为除了有利于幼儿之间建立平等、亲密、友好的关系外,还可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减少、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4.嬉戏行为的审美功能。嬉戏行为可以带给幼儿美的感受。 最后,研究者针对人类社会行为本身、教师对嬉戏行为的应对和本研究进行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