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前瞻性研究PVP手术和PKP手术治疗OVCF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了解哪种手术方式更有优势,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2016年4月到2017年6月,在菏泽市立医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共126人,其中105名患者同意行微创手术治疗,借助随机数生成器,分别生成1-100之间的数字,若为奇数选择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若为偶数选择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其中56人行PVP手术,49人行PKP手术。对其中105名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手术1年后随访。其中接受全部随访的患者93人,PVP手术组51人,PKP手术组42人。样本从上述93人中选取,其中PVP组30人,PKP组30人。各组患者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PVP手术组患者,男性6人,女性24人,年龄61-87岁,平均岁数67.17±6.43,平均骨密度-3.21±0.48,单个病椎25人、两个病椎4人、三个病椎1人,平均病椎数为1.20±0.48个,其中胸椎病椎总数为16个,腰椎病椎总数为20个,单个病椎注入的骨水泥量为4.01±1.12ml。PKP组患者,男性5人,女性25人,年龄60-88岁,平均岁数68.09±6.82,平均骨密度-3.28±0.51,单个病椎26人、两个病椎3人、三个病椎1人,平均病椎数为1.17±0.45个,其中胸椎病椎总数为14个,腰椎病椎总数为21个,单个病椎注入骨水泥的量为4.21±1.09ml。借助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之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之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设定P<0.05表示数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统计学分析证明两样本的一般资料,即性别、年龄、骨质疏松程度、病椎个数、病椎部位以及病椎骨水泥注入量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天、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手术1年后的VAS评分、病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统计记录两样本骨水泥渗漏的病椎个数以及术后出现相邻椎体再骨折的人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天的VAS评分、病椎椎体高度和Cobb角,各组内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天和手术1年后的病椎椎体高度和Cobb角,各组内进行对比;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病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组间分别进行对比;存在骨水泥渗漏病椎个数、发生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人数,组间分别进行对比。结果:术前和术后2天两样本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组内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两样本VAS评分,组间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2天两样本病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均有改善,组内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样本病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组间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样本病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天和手术1年后两样本病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组内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组间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手术和PKP手术均能有效缓解疼痛,疼痛缓解程度在短时间内无明显差异。OVCF患者病椎前柱和中柱高度均有丢失,以前柱为主,两种手术均能使病椎高度适当恢复、Cobb角适当减小,但PKP手术效果更明显,术后短时间内病椎高度均不会有明显降低。PKP手术比PVP手术骨水泥渗漏风险小。在低能量或非暴力的情况下,两种手术术后相邻椎体在短时间内均存在再骨折的风险,但风险大小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