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融合器沉降是指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嵌入终板或松质骨致椎间隙高度丢失的现象。融合器沉降可导致进行性的脊柱畸形、神经功能恶化及不融合等不良后果。研究结果表明,除患者自身因素外,融合器的大小及手术入路、终板的处理等也是融合器的沉降的危险因素。TLIF+单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作为一种手术方式,对椎间撑开高度、融合器的放置等均有特殊的要求,而该术式术后的融合器沉降情况尚未被深入探究。目的:分析TLIF+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影像及术后的临床疗效,其中包括评估术后融合器沉降的程度;融合器长度对沉降的影响,以及融合器占终板面积比对融合器沉降的影响;融合节段长短对沉降程度的影响;分析TLIF+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后腰椎前凸的变化;同时评估融合器沉降与患者临床疗效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行TLIF+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术的病例,共计128例,对收集的病例进行影像测量,测量的参数包括腰椎术后即刻,半年,1年及2年的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及融合节段前凸角度,融合器占终板的面积比例。各参数均测量2次。利用SPSS19.0统计并比较各随访时间点的沉降程度,统计面积比例与沉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将病例分成32mm和36mm两组,单节段组和双节段组,及上位节段组和下位节段组(双节段病例),比较各组在沉降程度方面的差异。利用SPSS19.0统计并比较各随访时间点的融合节段前凸角及腰椎前凸角。结合VAS及ODI功能评分,分析沉降程度与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该术式的椎间隙高度在术后即刻与术后半年、术后半年与术后1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术后1年与术后2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平均沉降度约14.5%。32mm组与36mm组的融合器沉降度存在统计学差异,而融合器占终板面积比与融合器沉降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216,p值为0.129。腰椎融合节段前凸角进行性减小,而腰椎前凸角在术后1年逐渐增大,术后1年与术后2年无显著差异。融合器沉降与腰痛VAS评分仅存在弱相关性,而与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LIF+单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后融合器沉降主要发生在术后1年内。融合器的长度与沉降程度呈负相关,而融合器面积占终板面积的百分比与沉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融合节段的长短与融合器的沉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虽然术后融合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沉降,融合节段前凸角变小,但腰椎前凸角维持良好。术后的功能状态与融合器的沉降无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