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最优秀代表作。本文以交际翻译学理论、语义翻译学理论和异化归化理论为基础,分别选取不同时期的三部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以探求三译者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的翻译特色和得失。交际翻译强调译文对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侧重对源语的忠实,译者不能随意改动原文,同时在目的语语义与句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准确涵义。在语言方面,三位译者的翻译手法在不同程度上与上述翻译理论相契合。哈特译本是《西厢记》英译本的最早尝试,但对文本删减、改动,误译漏译较多;奚如谷和伊维德合译本忠实源文本,通过严谨考证,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意象,用词比较地道贴切;许渊冲出于沟通交际目的追求优美韵文,在曲词翻译方面让读者和原文读者感受到相近的效果。归化翻译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力图使译文通顺易懂,旨在为读者扫清文化障碍。异化翻译则着重表现翻译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并实现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文化方面,哈特通过选择性注释基本向读者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但对难懂的源文本部分删除的处理有失偏颇;奚如谷和伊维德合译本对白和唱词均采用散体译法,通过大量严谨脚注,向西方读者传递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并保留源文本的异域风情和文化价值;许渊冲译文典雅、流畅、洗练,但偏重于韵文效果,在文化信息的传递上留下了憾缺。译者出于不同翻译目的操控文本,,使其呈现不同的特征。作者接着探讨影响不同译本风格背后的制约因素,指出不同时期的时代和文学背景是制衡作者翻译风格的重要因素。最后作者借用韦奴蒂的抵抗翻译理论,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呼吁翻译中国经典文学要忠实原著,保留译本在文化上的差异,以保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