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证监会提出“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后,我国机构投资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截止2012年6月30日,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总量达1,128,706,102.731万元,占到了流通总市值的65.20%。机构投资者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容忽视的专业投资主体之一,对我国上市公司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关于机构投资者利用其专业及规模优势影响上市公司股价以及上市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由于各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背景不同、研究方法和角度存在差异,关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结论各异。本文选取盈余管理的视角,为甄别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作用提供新的证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使得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无法通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公允地传递给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这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制定以及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来探究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作用。在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时,本文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定义,不再将研究对象局限在应计盈余管理上,而是同时将真实盈余管理纳入研究框架。此外,按照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商业关系,本文将机构投资者分为了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分别研究两者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就我国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共分为了六章,以下是对各章的简单介绍: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第二章: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本章首先对机构投资者和盈余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提出了本文的两大理论基础,即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紧接着对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三章: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程、特征和分类。首先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体介绍,然后分析了机构投资者的特征,最后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分类方式以及具体类型进行了一一介绍。第四章:机构投资者与应计盈余管理。本章对机构投资者和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展开了实证研究。将应计盈余管理分为了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负向应计盈余管理,将机构投资者整体分为了压力抵抗型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分别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总体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正向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负向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用修正的Jones模型来估计应计操纵利润,在有效地控制了其他的变量后,本章的研究结果发现:(1)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与总体应计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总体应计盈余管理都无显著关系。(2)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与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与正向应计盈余管理无显著关系,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呈显著正相关。(3)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以及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负向应计盈余管理都无显著关系。可见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的效力主要在于抑制上市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可能存在和上市公司的利益一致性,不但没有抑制反而加深了上市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第五章:机构投资者与真实盈余管理。首先研究了总体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然后分别研究了压力抵抗型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用Roychowdhury (2006)的由Dechow etal.(1998)设立的模型来获得操纵性现金流量(CFO)水平,操纵性费用水平以及操纵性生产成本水平,然后利用真实盈余管理指数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整体情况。本章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有效地控制了其他的变量后,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与真实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与真实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压力敏感性机构投资者与真实盈余管理没有关系。第六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是全文的结束章节,首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然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创新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最后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通过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实证检验,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本文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来衡量应计盈余管理,经过模型构建和回归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与应计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有效地抑制了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问题,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与正向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是与负向盈余管理不相关。因此机构投资者整体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影响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方面。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正向盈余管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与企业有一定商业利益关系的机构投资者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上市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2)本文采用Roychowdhury (2006)提出的模型来衡量真实盈余管理,利用真实盈余管理指数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的总体情况,经过模型构建和实证回归分析得到的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会抑制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没有表现出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而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与真实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不仅研究机构投资者整体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而且将机构投资者分为压力敏感型和压力抵抗型两种类型展开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第二,通过研究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全方位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特别是填补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研究的文献。针对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下四点建议:(1)减少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制度障碍,继续推进机构投资者的规范发展;(2)加强机构投资者的多元化发展及结构调整;(3)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4)加强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监控和治理。由于水平上的限制,本文的不足之处如下:(1)样本选择的局限性。(2)盈余管理度量模型本身具有的局限性。(3)控制变量的选取有限。在未来的研究里,将从如下方面进行展开研究:(1)丰富样本量。(2)研究其他机构投资者分类标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3)控制宏观因素对研究的影响。